“拈来轻、嗅来馨、磨来清、研无声”,落纸如漆,万古存真。徽墨,因产于古徽州府的绩溪、屯溪、歙县而得名。流传千年的徽墨技艺,蕴含着怎么样的文明密码?在安徽绩溪县上庄老胡开文墨厂,我寻访探秘了徽墨制作繁复的工艺流程。
徽墨,因产于皖南古徽州府而得名,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2006年,徽墨制作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徽墨的制作工艺复杂,原料需经历炼烟、入模、制墨、晾墨、修墨、打磨、描金等10余道工序才能成型。
徽墨,因产于古徽州府的绩溪、屯溪、歙县而得名。加上其具有“坚如玉、研无声、一点如漆、万载存真”等特点为文人墨客所钟爱。2006年,徽墨制作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徽墨制作技艺复杂,一般要经历炼烟、选烟、和胶、捣杆、入模、压担、晾墨、修墨、打磨、描金等十几道工序。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非遗技艺呈现出的徽州,雅俗共赏,融合了古今韵味与民间智慧,构建出一道独具魅力的文化景观。 6月12日上午,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共黄山市委、黄山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雕刻徽州”非遗技艺精品展在安徽省美术馆开展。
七月的这个深夜,凌晨三点,向清标再也睡不着了。他爬起身,在老屋的院子里踱步绕圈,至少绕了200圈,越走越激动。手机还在不断发出提示音。制作徽墨的这期视频,数据飞速上扬,观看量逼近3亿,点赞数也即将超过800万。向清标对此颇有些意外,但他转念一想,也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