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认,郑和下西洋是空前的壮举,其船队的规模、造船技术、海航技术令当时所有国家都相形见绌。郑和第一次出洋有大船62只,小船255只,其中大船为9桅平底帆船,小船为5桅平底帆船,大船可载物千吨,“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篷帆锚舵,非二三百人莫能举动”,配备27870人,其后六次探险规模也大都维持在这一水平。
永乐三年,明成祖朱棣下令让郑和下西洋,同时下令大将朱能、张辅挂帅,南征安南。这表明朱棣采取了海陆两路并过的方式,准备经营西洋。然而,在陆路上同明朝始终不能安排安南,最终只能止步。但在海路上,朱棣看到了下西洋所取得的效果,延续了明朝下西洋之举。
中文专著包括《海贝与贝币:鲜为人知的全球史》、《谁是那个弱女子?——郁达夫的爱恨离愁》、《季风之北,彩云之南:多民族融合的地方因素》 以及《人海之间:海洋亚洲中的中国与世界》,英文专著包括Between Winds and Clouds: the Making of Yunnan 和Cowrie Shells and Cowrie Money: A Global History。
2006年的一天,美籍华裔生物化学教授李兆良在浏览一个收藏二手市场网站时,无意间发现了一块刻有“大明宣德委锡”字样的明朝金牌,而该金牌于1994年夏天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西部阿什维尔 县附近的一座教堂地底下出土。
发生在十五世纪的“郑和下西洋”,实际上是朱棣自导自演的一出“政治秀”,其目的是为了取得海外贸易及外交关系上的一些便利。正所谓“英雄不问出处”,抛开朱棣皇位的合法性不谈,他绝对是我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有为之君。从迁都,修紫禁城,到编撰永乐大典,朱棣在下一盘很大的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