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曾于《论语·先进》中说过:“过犹不及”,意思是如果我们把一件事情做得过了头,那么其实和做得不够是一样的效果,都不太合适。可是为何会“过犹不及”呢?据西汉中期的礼学家戴德的《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记载,子张曾经问孔子该如何做官从政时,孔子的言论便为“过犹不及”做出了解释——“水至清则无鱼”。01。“水至清则无鱼”后来成为了汉语成语,经常被我们所使用,但其实这句成语还有着更为精辟的、教我们如何为人处事的下半句,只不过很少为人所知,那就是:“人至察则无徒”。
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有这样一种人,他们孤芳自赏,清高,自傲,自命不凡,在交往中常常要求朋友过高,对朋友过于挑剔,由于对自己定位过高,人为的在自己四周筑起了一座高墙,把自己封闭起来,很少有人能走进他的内心,曲高和寡,自然高处不胜寒,人们只好敬而远之,长此以往,有话无处诉说,内心必将孤独寂寞,人际关系必然紧张。
《汉书》:“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意思就是说,河水太清澈了,鱼儿就没法生存;一个人太苛刻了,就很难交到朋友,没人敢跟他打交道。凡事都有利弊,从一方面来说,水清本来是个好事,由于混浊的水会让鱼窒息。但水太清了,就不是好事。这需要从生态学角度分析。
《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一个人顶级的聪明:装 装傻:大智若愚的智慧在咱们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里,谁不想被夸赞一句“聪明”?但你知道吗?有时候,顶级的聪明还真不在于你表现得多么机智,而是在于你能不能装傻。这听起来有点匪夷所思,但听我慢慢道来。古人云:“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意大利文学家阿雷蒂诺曾说:“人不会装糊涂,就不懂如何生活。”何谓糊涂?孔子称之为“中庸”,不过于计较生活中的琐事,也不争一时之对错,平和地去处理、应对事情,不会被杂事所困。庄子称之为“逍遥”,面对人生的不顺时,能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放下该放下的,让该过去的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