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宁市湟中区第一中学的师生们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笼罩在了悲伤之中,该校2名学生因脑膜炎去世的消息引起了广大网民的关注。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表示,在实施疫苗普遍接种后流行性脑膜炎引起的死亡病例已经大幅度下降。
近期,媒体报道了某市两名中学生感染脑膜炎去世的新闻,2名学生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属于乙类传染病。很多市民可能会问,这是一种什么菌?为什么这么凶险?记者特意请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感染病中心主任医师王建和主治医师杨慧勤来跟大家科普脑膜炎奈瑟菌和它引起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我很“专一”,认准了只感染人类,是唯一一种能引起在人间流行的细菌感染性脑膜炎的病原体。该病遍布全球,在温带地区可出现地方性流行,经常有散发病例出现,常在冬春季节出现季节性发病高峰,患者以儿童多见,流行时成年人发病亦增多。
近期,长沙市第一医院感染科肝病中心三病区收治了一名感染脑膜炎奈瑟菌的患者,经过积极治疗,目前患者已康复出院。说起脑膜炎奈瑟菌,大家可能有些陌生,但是如果说流脑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下面长沙市第一医院感染科肝病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杜杰就来为大家进行科普。
中新网北京7月5日电(邵萌)7月3日,青海西宁市湟中区教育局、卫生健康局发布关于湟中区第一中学2名学生因病死亡相关情况的通告。通告称,6月5日,湟中区第一中学八年级(5)班一名学生在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抢救无效死亡,其血液培养脑膜炎奈瑟菌阳性。
什么是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或称脑膜炎球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具有发病急、进展快、传染性强、隐性感染率高、病死率高等特点。全球范围内流脑病死率超过10%,致残率高,疾病负担严重。流行特征如何?传染源包括健康带菌者和流脑患者。
大皖新闻讯 “流脑”是一种冬春季高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日前,安徽省疾控中心发布提醒,随着天气逐渐转冷,“流脑”也悄悄地进入了高发季节。“流脑发病的常见症状包括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黏膜瘀点、瘀斑等。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又称“脑膜炎球菌”)经呼吸道传播、鼻咽部侵入人体入血后发展为败血症,继而引起的化脓性脑脊髓膜炎,属于乙类传染病。流脑临床起病急,突起发热、头痛、喷射性呕吐、皮肤黏膜瘀点瘀斑和脑膜刺激征,重症可留有后遗症或死亡。
近日,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以下简称“流脑”)这一疾病引起大众关注。那么属于乙类传染病的流脑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发病如此迅速?有什么方法可以预防呢?今天就跟着重庆松山医院预防接种门诊一起来了解一下吧。什么是流脑?
青海西宁湟中区第一中学初二男生小严6月26日诊断为暴发性紫癜,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抢救无效死亡,其脑膜炎奈瑟菌血培养为阳性。7月1日,小严家长发布视频称,6月5日就有一名同班同学因脑膜炎奈瑟菌感染去世,对校方的应对方式表示质疑。
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一种化脓性脑膜炎,属于乙类传染病。流脑隐性感染率高,人群感染后仅约1% 出现典型临床症状。普通型流脑如及时诊断,合理治疗,则预后良好 ;暴发型流脑病死率较高;婴幼儿及老年人预后较差。接种疫苗是预防流脑的主要措施。
7月1日,青海西宁市一名市民发布视频,称其正在湟中区第一中学读初二的孩子小严因罹患脑膜炎去世。据其展示的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开具的微生物检验报告单,小严感染了脑膜炎奈瑟菌,另一张同样由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开具的凝血检验报告单则显示,小严的相关指标均与正常值相差较大。
界面新闻记者 | 唐卓雅界面新闻编辑 | 谢欣7月3日,青海湟中区教育局及卫健局在湟中融媒微信公众号上发布通报称,湟中区第一中学有2名学生因病死亡。具体情况为, 6月5日晚,湟中区第一中学学生马某某在医院抢救无效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