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时报》网站1月29日刊发英国记者卡米拉·贝尔-戴维斯的报道,讲述了自己在中国春运期间乘坐绿皮火车的体验,全文摘编如下: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常常发生在中国春节的前几天——今年的春节是2月1日。
1月23日,外籍志愿者和当地志愿者一起在杭州火车东站候车大厅向旅客拜年。当日,5位在杭州工作、学习,分别来自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和坦桑尼亚等国家的外籍志愿者,来到杭州火车东站,和当地志愿者一起参加名为“温暖回家路”的春运志愿服务。
参考消息网2月15日报道今日俄罗斯电视台西班牙语版网站2月9日刊发题为《中国新年:一个不断变化的社会》的文章,作者是玛丽亚·费·塞利·雷纳,编译如下:每个社会都依据其计算时间的方式建立自己的习俗,中国人也不例外。中国的有趣之处是人们既看公历,也看农历。
参考消息网1月25日报道“如果整个中国都要度假,那么会发生什么情况?”1月13日,2017年“春运”拉开大幕的当天,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这样发问道。为什么关注春运?因为“这是人类在地球上进行的规模最大的集体活动”,文章惊叹地说。
春运被称为现代社会一年一度的人口大迁徙,也是独属于中国的迁移活动,曾几度让外国人看不懂。虽然外国人都知道这是因为在中国有一个节日叫春节,为了回家团聚而形成的大规模迁徙,但是他们依然无法懂得,为什么中国人对春节如此的“固执”!不远跨越几千公里也要回到家乡,只待上几天又再次返回。
参考消息网2月3日报道美媒称,中国一年一度的“春运”进入高潮,再次出现全球规模最大、最集中的人口流动。尽管天气状况复杂,交通设施高度饱和,但是诸多不利因素依然挡不住一心要回家过春节的人。据美国之音电台网站2月3日报道,2月2日中国迎来春运高峰。
2月4日,立春,2015年的春运大幕也正式拉开。官方预计,今年春运期间全国旅客发送量将达到28.07亿人次,日均达到7000万人次。每逢春节,春运就会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在春运期间,每天都有数千万人次的跨地区人口流动,形成全球绝无仅有的人潮。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马富春一群有着不同肤色、说着不同语言的外国青年志愿者的出现,给春运大潮中的兰州西站,增添色彩。1月18日,春运第五天,兰州西站候车大厅内人潮涌动,返乡旅客满载行囊和对家乡的眷恋,脚步匆匆。
来源:海外网汉口火车站的工作人员在候车厅宣讲乘车防疫事项。(图源:新华网)1月28日,春运大幕开启。与以往熙熙攘攘、摩肩接踵的景象不同,空旷的候车大厅里,返乡的旅客扫码、测温、保持间距。喧嚣不再,但一切井然有序。适逢全球疫情扩散蔓延,国内疫情零星散发和局部聚集性疫情交织。
中央成立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绝大多数地方启动最高级别响应,在这场“看不见的战争”中,用顶格的措施来应对新型肺炎的挑战,无疑是全面吹响了全面抗疫的冲锋号角。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他们就是中国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