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2月24日电 在大凉山这片索玛花盛开的地方,有一群退而不休的“银龄教师”向山而行,犹如校园里盛开的一朵朵“索玛花”。在西昌学院银龄老师中,有这样一对特别的“姐妹花”,她们是两位来自武汉大学的退休教授。
来源:【湖南日报】 (刊载于12月20日《湖南日报》10版要闻版)【人物】张玉春,男,中共党员,1959年2月出生,山东济南人。参军27年,空军上校转业。2014年至今,他在宜章县一六镇合动阳光小学支教,没有编制,没有工资,一切开销自掏腰包。
12月30日,原创民族歌剧《樱桃红了》唱段集正式发行。作为上海文化发展基金资助项目,《樱桃红了》改编自上海师范大学支教老师的真实故事,讲述他们在偏远山区帮助一户村民度过家庭危机并为一方学生点燃奋进梦想的感人事迹。
连绵的绿山、缎带般的云雾、幽蓝月光下废置的旧厂房、重叠绿叶下欲开的白色花苞、砖房灶头上蹲着的狸花猫,以及卡在花床单与墙的缝隙间,开怀笑着的小男孩。这些场景来自支教老师周宁智的朋友圈,出自一群八九岁小朋友们的镜头下,记录的是云南临沧云县大寨镇的处处角落。团结完小学生摄影作品。
元阳支教故事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曹峰作为一名校外教育工作者,多年来我扎根于徐汇区校外教育领域,一直怀着“为孩子、为未来”的初心,以五育并举的理念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2021年,带着对祖国教育事业的热情,我来到云南元阳县南沙镇中心小学,踏上支教之路。
原标题:独臂青年宋腾傲:4次支教,让青春在祖国的西部闪光河北日报记者 孙青在新疆西南部,有一座美丽的小城——图木舒克,沙漠、绿洲、胡杨、古城,构成小城独特的风光。作为西部计划志愿者,宋腾傲已经在这里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三师四十四团第二中学工作了3个月。
四川大凉山——一段忙碌的“特训”本报记者黄超四川省布拖县依撒小学地处大凉山,操场上,一场女足训练热火朝天地进行着。“同学们,今天先练带球过人。”伏柃霏一边说,一边熟练地演示。足球在他脚下十分听话,学生们站在一旁全神贯注,生怕错过技术细节。
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一所乡村小学的美术课,授课的地点不在学校画室,而是在鸡舍里,这次课,孩子们要练习的就是描绘出小鸡的可爱形象。这堂美术课的老师,叫王晓野,今年51岁。毕业于吉林师范学院美术系的她,在吉林市龙潭区第二实验小学任教已经29年了。
“希望您能一直当我们的美术老师”“我们要好好学习,这样其他学科的老师就不会抢您的课了”……很多人都希望在求学路上能遇到一位好老师,距离泉州几千公里的新疆和田墨玉县第二中学七年级的孩子们就很幸运,遇到了一位能让他们毫不吝啬地把喜爱写在一张张纸条上的好老师。
2238公里,这是河北保定到四川凉山的距离,也是退休教授王永清和妻子孙荣霞支教的路程。今年62岁的王永清和孙荣霞,退休前都是河北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授。退休后,夫妇俩本可选择在家安享晚年,或者受许多企业邀请去公司任职,但他们却选择在花甲之年奔赴祖国西部支教。
他,身着牛仔裤、T恤衫,头戴棒球帽,手拎黑色背包,独自走出襄阳刘集机场。“贡卡姆桑(藏语‘你好’)!”听到背后传来这句家乡话,他一怔,循声望去——发现一名男子手捧鲜花,笑容满面。他接过男子递来的鲜花,激动地说:“格拉(藏语‘老师’),真的是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