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英国人用这种花来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恰如它的美丽,鲜血般的美丽。当然还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力,一颗虞美人的果实中有1000粒种子,一个植株可以结出50颗果实。果实成熟之后会干裂,周围形成一圈小洞,茎部也被种子压弯,风吹过来,种子就会四散落下。
都先进来看看这个吧,这是中国早期的油画,大概在清末时期,我们跟老外学的油画,感受一下,按照造型油画的标准而言,透视缺失了,没有近大远小,结构缺失了,没有骨骼肌肉,很简单,到清末了,我们的油画里面没有三维空间的结构,可是呢,真的是中国人没有结构和透视意识嘛?
看到古代女子的画像我们就不经产生疑问,为什么女性画的都不太好看。第一淑女们平时是不苟言笑的,所以无论是画作还是晚清留下的照片,里面的女人们都绝对不会对着镜头和画师搔首弄姿和卖弄风情的,造型一律都比较刻板。画师画像时也绝对是往端庄了画,画作是不怎么靠谱的。
记得我刚开始上历史课的时候,相比于对知识的兴趣,更让我感兴趣的是那些插画。但是看的多了我就发现一个问题,为啥书上的古人看起来都长得差不多?秦始皇、汉光武帝、唐太宗,甚至是诸葛亮,他们在书上简直就像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难不成想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人,面相还有要求?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位萧悅是所有唐代画家中唯一以“竹”为创作母题的画家。在朱氏的记载中,唐朝能画竹的画家不少,但他们都没有将“竹”作为单独描绘的题材,而是与其他植物、禽鸟、花卉们混搭,竹在这些画作中往往只作背景。
一位画家的发展与绘画风格是和他的经历及社会环境密不可分的,恽寿平作为清初的著名画家,开创了明末清初花鸟画的新局面,他的作品不单单是和他师从学习、个人经历有关,还和他所处的时代社会、文化背景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恽寿平的花鸟画画风清新雅丽,灵巧秀逸,饱含世俗的温雅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