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照“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这首歌很多年轻人不一定听过,但是我们的父母对这首肯定比较熟悉,这首歌源自上个时期四五十年代,它是歌剧《白毛女》中的经典唱作,可以说这首歌一出立马就把大家的记忆拉回到《白毛女》的故事情节中。
说起白毛女,从前音乐课学到那两句“北风那个吹”“扯起三尺红头绳,给我戴起来”,就连钢琴旋律我都还有印象,后来听父母提到杨白老喝农药。我很好奇杨白老是谁?他为啥这么想不开要喝农药?早年的事情总是难免模糊错乱,本身这个故事也在演变或误传,以上都是对白毛女的第一印象。
在这些人看来,杨伯劳欠债不还,犯错在先,为什么最后背上骂名的却是黄世仁?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中,有这样一段话:“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杨白劳的名字无疑是对这段历史的最好讽刺,但还是有很多人不理解这段悲剧,《白毛女》的故事简而言之,不就是黄世仁借了五块大洋给杨白劳安葬妻子,结果对方还不上债自杀了嘛,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为什么最后黄世仁还背上了骂名?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抓住戏剧这一民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和教化方式,通过对其内容、形式的改造,将其逐渐发展为蕴含着革命话语的革命戏剧,推动了中国共产党革命话语体系的构建和传播,在提高农民素质、动员民众参加革命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王昆版《白毛女》“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雪花那个飘飘,年来到……”这首传唱了整整70多年的《北风吹》让人们难以忘怀。70多年前,歌剧《白毛女》在延安首演时,陈强饰演的恶霸地主黄世仁没有被枪毙,中共中央书记处在讨论评价这部戏时,刘少奇说:“黄世仁如此作恶多端,应该枪毙。
她,原本是一个乡间传说里的神秘人物,流传在晋察冀根据地,却因为一部歌剧风靡全国,成为一代人的集体记忆。诞生70年来,她不断被改编成各种艺术形式,歌剧,电影,芭蕾,木刻,连环画……从未真正淡出视野。曾经,全国6亿人口,有5亿人为观赏她而走进剧院,不是万人空巷,而是亿人空巷。
在《讲话》精神的指导下,革命文艺工作者坚持为人民大众、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深入农村、工厂、部队,开展了大规模群众性文艺活动,创作出一大批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如赵树理的小说《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季的长诗《王贵与李香香》,新秧歌剧《兄妹开荒》《夫妻识字》,京剧《逼上梁山》《三打祝家庄》等,延安乃至解放区文艺园地出现了百花争妍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