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赤霉病是由多种镰刀菌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为半知菌亚门真菌,高湿是赤霉病发生和传播蔓延最主要的原因,当温度≥12摄氏度,在降雨或多雾天气空气潮湿的情况下,病菌子囊孢子成熟并通过空气散落在花药上,经花丝侵染小穗引起发病,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迅速发展到穗轴,引起穗轴以上部分枯死,形
农业农村部召开小麦穗期重大病虫防控工作视频会议指出:预计今年小麦穗期病虫害发生面积达5.9亿亩次,其中赤霉病在长江中下游、江淮和黄淮南部麦区偏重以上发生流行,4月下旬至5月上旬,是小麦穗期病虫防控的攻艰阶段。
7月13日,记者从江苏省溧阳市科技局获悉,江苏省农科院与溧阳中南化工有限公司通过产学研用结合,应用现代生物技术,承担的小麦镰刀菌毒素污染风险形成机制及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取得重大突破,有效解决“丰产带毒”产业难题,开发出的新型药剂乐麦宝,今年预计推广使用面积超1000万亩。
小麦赤霉病,是小麦上最严重的病害类型之一,这种病害一般在小麦扬花期侵染、在小麦灌浆期显现病害症状、在小麦灌浆成熟期发病成灾,每年4月下旬-5月上旬是发病高峰期,会造成小麦的麦穗大面积出现白穗、枯穗、烂穗、烂粒、瘪粒等情况,一句俗语“小麦赤霉病真可怕,四个麦穗能毁仨”,就足以表达出它发病后对小麦造成的危害性和减产损失性。
#春耕进行时#小麦一生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一次用药,从南到北即将打响了。不用说大家也知道,那就是年年强调的针对小麦穗期赤霉病的防治,或者叫“一喷三防”,可能大家更亲切。小麦赤霉病是气候性病害,我之前很多文章都介绍过如何防治?时间要准确等等。有兴趣的可以去看一下,此处不再赘述。
丙硫菌唑是拜耳公司最新开发成功的一种新型广谱三唑硫酮类杀菌剂,于2004年首先在欧美等国家上市,主要用于防治谷类、麦类、豆类等作物的白粉病、赤霉病、锈病、纹枯病、颖枯病、叶斑病、网斑病、菌核病、基腐病等众多病害,尤其对小麦赤霉病特效,2019年1月30日在我国首次登记,目前我国已
“麦甜®核心成分为氟唑菌酰羟胺,是先正达历时12年耗资3亿美金研发的划时代专利杀菌剂,不但能高效防治小麦赤霉病,而且能显著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先正达长江商务大区经理李起荣在致辞中表示,小麦赤霉病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的主要病害,麦甜®的上市能够很好解决小麦种植困扰,提升种植信
南京江宁网友春平4月5日发微信: 看了天气预报4月雨水特别多,防治小麦赤霉病,我想第一遍药用“满甜”,第二遍药用“乐麦宝”,行吗?谭立云: 赤霉病病菌一般在小麦开花至盛花期侵染率最高,首次用药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最佳时期为初花期。
光明食品集团上海农场有限公司曹小俊等人在《丙硫菌唑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试验》一文中报道,防治小麦赤霉病,试验在扬花初期分别每亩用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45毫升、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40毫升、25%氰烯菌酯悬浮剂100毫升加430克/升戊唑醇悬浮剂20毫升;
面对今年我省小麦穗期病虫总体呈偏重流行态势,其中赤霉病偏重流行风险高的形势,各地要从稳粮保供的高度出发,在监测预警、科学防控、服务指导和统防统治上下功夫,全力打好以赤霉病为主的小麦穗期重大病虫防控总体战。
小麦返青至拔节期的管理要点是追肥浇水、化除、化控及防治病虫害,要根据土壤墒情、苗情等调整管理措施。部分地区小麦冻害比较严重,有的出现主茎和大分蘖严重受害,形成的原因较为复杂,包括品种、整地播种、天气等,这类小麦应在日均气温稳定通过3摄氏度时追肥浇水,追施尿素5-8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