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磁性中子星突出的磁场线,以及恒星变成超新星并爆炸后留下的致密内核。天文学家对时间的概念往往与他人略有不同——他们会定期研究数百万或数十亿年前发生的事件,或者存在了同样长时间的天体。这就是最近发现的中子星“Swift J1818.0-1607”如此引人注目的部分原因。
Ⅰ型X射线暴艺术想象图。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供图广袤的宇宙包罗万象,有极其灿烂绚丽的超新星爆发,能吞噬一切的黑洞,还有个头极小却“体重超标”的中子星……自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首次发现中子星以来,人们对这个密度惊人的神秘天体充满了好奇,通过多种手段进行了大量探索。
5月4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近代物理所)获悉,该所原子核质量测量团队与合作者基于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利用国际首创的新型质谱术,精确测量了一批关键原子核的质量,研究了中子星表面的X射线暴,从新的角度约束了中子星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