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许立波 每经编辑:文多9月6日上午,在由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2024 Inclusion·外滩大会见解论坛“AI医药革命:产业链创新之路”上,复星医药执行总裁、全球研发中心CEO王兴利发表了题为“AI+医药研发生态能力的构建”的主旨演讲,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如何加速医药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3年3月29日讯(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闻 坤 实习生 谭苏昕)药物研发领域有一个著名的“双十定律”,即研发一款原创新药需要逾10年时间、花费10亿美元,其创新回报率只有约1%。数字技术有望打破这一“定律”。
以人工智能(AI)大模型为主导的新兴技术,正在加速重塑医药制造行业。AI和医药行业的融合,有望改善行业重投入、高风险的现状,推动行业更快地发展。跨国医药巨头也纷纷拥抱这场技术革命,或通过与AI药企合作,或通过自研方式积极变革。
一款新药的诞生,往往需要数十年的研发周期,超十亿美元的研发投入——但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尝试打破这个“双十定律”。眼下,越来越多的创新药企正瞄准“AI制药”新赛道,以算法、算力和数据赋能药物研发。今天的《揭秘创新之源——走进上海的实验室》系列,到浦东看AI如何“制”药。
近日,张江AI制药企业喜报频传:英矽智能发表新颖PTPN2/PTPN1双靶点抑制剂,德睿智药入选“2024年中国最具潜力的生物科技初创企业”和“2024年GHP生物科技创新卓越奖”……这些好消息为AI制药赛道注入强心剂,让行业看到AI制药的潜力。
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本报资料图片)编者按人工智能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重要驱动力量。近年来,深圳相继出台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相关法规和政策措施,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助力经营主体创新发展,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应用。
6月27日,AI制药企业英矽智能宣布,公司自主研发的抗纤维化小分子候选药物INS018_055已完成二期临床试验首例患者给药,这标志着全球首款由生成式人工智能完成新颖靶点发现和分子设计的候选药物已推进至二期临床试验阶段。此消息引发AI制药领域广泛关注。
今日,“哲源科技”宣布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由博行资本以及泰雅资本领投,海金格医药等机构跟投。而事实上,由于医药领域业壁垒很高,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一行业也相对封闭,从业人员做实验的方法比较传统,可以称得上是数据智能洼地,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跨界人才日渐丰富,技术驱动生物医药创新的历史性机遇开始出现,记者注意到,这一领域的创新企业颇受投资机构青睐,融资金额不菲,如英矽智能的C轮融资额高达2.55亿美元。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丁莉 广州报道日前,剑桥大学研究团队宣称,借助人工智能,帕金森病治疗方法的开发进程已得到显著加快,初始筛查现已被提速了10倍,其成本也被压缩为原来的千分之一……在这场医药医疗领域的竞速跑中,AI“再下一城”。
人工智能技术在台前展示的是比特世界的算力、算法和数据,但其“轻盈的灵魂”背后则是土地、能源和水等物理世界“沉重的肉身”。根据本文三种情境的模拟测算,未来人工智能发展需要可持续的巨量能源支撑,能源转型速度在很大程度决定人工智能的走向。
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韩利明 上海报道日前,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数字医学研究院和瑞慈医疗集团联合发布的《中国百万人群体检健康报告(2012-2022)》(下称“《报告》”)指出,我国集中于30岁-60岁的职业人群普遍存在代谢异常情况,尤其是中心性肥胖和血脂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