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票,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乃是至关重要的生活凭据,曾一度成为人们获取粮食的唯一方式。那时,粮票不仅关系到基本生活,更体现了国家对粮食的严格管理。如今,当我们翻开尘封的记忆,粮票是否仍能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当今社会,许多老一辈的人对粮票依然怀有特殊的情感。
近日,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发出公开信,倡议中央和国家机关广大干部职工迅速行动起来,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党员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特别是餐饮浪费上走在前、作表率。
粮票、油票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共和国成立之初。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工业农业都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迅速推进的工业化和人口激增,让新中国的粮食体系负担非常重,供需矛盾迅速激化。为了让为数不多的粮食养活全中国的老百姓(1949年,全中国总人口约5.
粮票,是我国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当时它是国家给城镇人口按定量标准发给的一种票证。被人们戏称为第二人民币的粮票,其印制发行和使用范围,国家均有明文规定:全国通用粮票、军用粮票由国家粮食部印制发行,地方省市县乡镇通用粮票由各粮食厅局站印制发行。
年青人生活未经历过上世纪七、八、九十年代,计划经济时按人口供应的粮票、肉票、布票、油票…上图是 贵州省 农业生产资料公司化肥供应票 伍公斤,票下面 1988 3季度,票面印有 贵州省农业生产资料公司公章。
对于现在的年轻人,已经无法想象粮票是个什么东西。像我们70后,上学时还用了一段,全国粮票也是宝贝。那时我在上海念书,当时国民党刚从大陆溃逃台湾,但反攻大陆之心不死,从军事上、经济上采取各种公开和秘密手段,千方百计对我们进行破坏,并妄言“共产党能打下上海,但治理不了上海,不久他们就会知难而退”。
关键词 粮票一种购粮凭证工分 参加生产劳动的报酬分数粮票,是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中国在特定经济时期发放的一种购粮凭证。“票证经济”曾影响了我国几代老百姓的生活,那是一段凭票吃粮喝汤的年代,也是靠粮票、布票等票、证过日子的计划经济时代。
粮本儿与煤本儿、副食本儿是居家必备的“三大本儿”,根据家庭人口的多少,定量供应。其中,粮本儿要在粮店用,副食本儿要在副食品商店用——每个社区都有这么一套商户。那时候,“本儿”的作用大矣,这么说吧,居家过日子,可以没有钱,但不能没有“本儿”。没钱可以去借,没有“本儿”,意味着你享受不到居民的待遇,吃不上饭,穿不上衣,冬天没有取暖,夏天没有麻酱,这“本儿”的作用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