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7 年,经清宫廷西洋画师意大利人郎世宁的推荐,法国人蒋友仁被乾隆皇帝委派参加修造圆明园之属园——长春园的“西洋楼”建筑群,主要负责其中人工喷泉的设计及施工指导。西洋楼景区的主景就是人工喷泉,时称“水法”,特点是数量多、气势大、构思精巧。主要形成谐奇趣、海晏堂和大水法三处大型喷泉群,颇具殊趣,是中西方文化的精髓。水法就是法语“人工喷泉”的音译+意译,不过这个中文词是不是蒋友仁本人翻译已无从考证。在十七、十八世纪,喷泉是欧洲巴洛克建筑的“标配”,无论是巴黎的凡尔赛宫,还是圣彼得堡是夏宫,大大小小的喷泉无处不在。
12月1日,历经160年漂泊的圆明园马首铜像回归“故里”。12月1日,“圆明园马首铜像划拨入藏仪式”在北京圆明园正觉寺举行。流离160年后,马首铜像终于“归来”,成为第一件回归圆明园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12月1日上午,国家文物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在圆明园正觉寺举行“圆明园马首铜像划拨入藏仪式”。
圆明园是我国封建王朝,清代的大型皇家园林,名字是康熙皇帝为之题匾“圆明园”。“圆明”二字的含义是: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圆”指个人品德圆满无缺,超越常人,“明”指政治业绩明光普照,完美明智。
(上图为圆明园海晏堂十二生肖喷泉) 闻名于世的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靠什么原理吐水?今天上午,随着北京圆明园海晏堂蓄水楼本体加固保护工程正式完工,谜底随之揭晓。在西洋楼遗址附近,人们可以“围观”这一倒置的四棱台参透其中玄机。
圆明园西洋楼海晏堂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建于乾隆24年,即公元1759年。设计者是意大利米兰传教士、宫廷画师郎世宁;监修者是法国传教士蒋友仁;制造者是宫廷匠师。是西洋楼景区中最大的一处园林景观,每日午时,12生肖兽首同时喷水,蔚为壮观。
10月18日圆明园十二兽首之牛首、虎首、猴首、猪首在时隔163年后首次与马首重聚圆明园一起亮相“五首重聚·故园新语”圆明园兽首铜像特别展览10月20日,圆明园博物馆,观众在参观兽首 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十二兽首为何而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