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童其君“大家都同意在咱院建停车‘桩锁’”、“库尔勒香梨,谁家要买报个数?”、“亲们,到点下楼走圈了!”……这些都是来自邻里之间的对话,只不过不是在楼道里,而是在微信和QQ群里。在这里,无论男女老少,无论是官是民,他们只有一个称呼——邻居。
新疆,我曾有一个很大的家孙建业三年困难时期,新疆,我的第二故乡曾汇聚集着家乡的许多亲人,在那个艰苦的岁月里,他们从胶东来到遥远的南疆,就是为能吃上一顿饱饭,挣钱养家糊口。浓浓的亲情乡情,让我们在遥远的边疆组成了一个大家庭,在这里我度过了童年美好的一段时光。
视觉中国供图视觉中国供图编者的话无论离家多远、身处何方,那一声“回家吧”,总会带着炊烟的暖意、故乡的月光,还有亲人等待的身影,穿越千山万水,将我们从四散的奔波中唤回。火车上的风景、街头的年味,甚至那隐隐的乡愁,都是回家路上的特殊标记。回家,更像是心灵的一次归位。
然而事实是后来农业连年大丰收,生产队就被称作“大锅饭”典型,全部成为历史。生产队对于现在年轻人来说,几乎是难懂的“历史名词”,但作为60年代和70年代人来说,生产队是“无法抹去的记忆”,这里曾经是他们每个人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