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仰望星空的权利。在深圳龙岗区的大芬村,有这样一群农民工,中国生产了欧美市场70%的油画,其中有80%都出自他们之手。大芬村的村民临摹一张《梵高自画像》,只需要几个小时。由余海波、余天琦父女导演的纪录片《中国梵高》深圳龙岗区大芬村,原本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村落。
短短的七年时间里,梵高创造了864张油画,1000张素描画,一百多张水彩画,每一张画都具有非常高的欣赏价值,他的向日葵,1987年在伦敦佳士得拍卖公司主持的拍卖会上,以39,921,750美元的价格售出,可是在他生前几乎无人购买,即便是有人购买也大多是亲朋好友对他心生同情,为了面子不得已而掏钱购买,当然,价格极低。
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的资深研究员、阿姆斯特丹大学艺术史教授范提柏格表示,这幅画并非梵高最杰出的作品,但具有它自己的重要性,甚至对于梵高产生了疗愈性,“他创作这幅自画像,或许是为了让自我与镜子中的那个人和解:那个他不想成为、却无可避免地成为了的人。”
梵高一生中创作了30多幅自画像,据记载,梵高于1886年来到巴黎,并对莫奈等人的法国印象派绘画技法产生浓厚兴趣。他试图采纳印象派画家们生动的色彩和自由的笔法。然而,由于梵高当时没钱雇模特写生,他只好把自己当成模特,并且在一种最廉价的材料 ― 硬纸板上作画。
1888年2月,梵高离开喧闹的都市,只身来到法国南部。炽烈明丽的阳光,一望无际的原野,绚烂的色彩……梵高顿悟到了一种灿烂的生命本质。每天在太阳升起之前,梵高就背着一大捆画布和颜料奔向田野,他从来不戴帽子,眼神放射出炽烈的火焰,从来不与任何相遇的人说话。
本已感到走投无路、生不如死的梵高鄙视地看了他一眼,没有吭声,然后痛苦踉跄挣扎着走回拉乌客栈——2019年夏天,我在这条梵高最后的路上走了近十次,因为这里距梵高墓地仅200米之遥, 但回到拉乌客栈却挺远, 不仅要经过奥维尔公墓、奥维尔教堂和开满野花的麦田大道,还要上上下下走许多坡式
离开阿尔勒以后,梵高在1890年5月来到人生的最后驿站——本文开头写到的巴黎北郊奥维尔拉乌客栈,他在这里迎来了创作的高产时期——在短短的70天里,完成了80幅优秀作品,他崇尚自然有如宗教信仰,从中得到极大的慰籍与旺盛的精力,梵高给提奥写道:“我看到了北方更多的优点,奥维尔很美--
梵高的画就是好看,色彩浓重有冲击力,当看画的人正处于某种压力,挣扎,和虚无中,失去了希望时,看到梵高的画,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感动,热泪盈眶,感到活着非常美好,活着就是意义,好看到人们需要用半个世纪的时间来看懂,他的风景,有一种梦境中的感觉,越看越深,深到不能自拔,我恍然大悟的说到:原来这才是艺术!
(原标题:梵高的左耳)梵高有许多自画像,这些自画像展现了梵高的喜怒哀乐。但是有一张自画像,却让人看了满是心酸的泪水和惆怅:这张自画像,梵高面无表情,两眼有一种深深的空洞和无助,他戴着一顶有卷毛边的帽子,脸上缠着厚厚的纱布。他的左耳已被自己齐根剪掉了,他成了一个没有左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