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民国文坛一位难以避开的人物,虽然有一段时间胡适曾被批驳过,但他的地位是不可否认的。就如同伟人所言,新文化运动他是有功劳的,不能一笔抹杀。而胡适还在文学、哲学、史学、教育学、红学、考据学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其提倡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治学方法在学术界影响颇大。
有一句话是说,每个人寻梦的过程都是以新手的运气为开端,又总以远征者的考验而收尾。爱情也是一个寻梦的过程,运气开始后当然也有对远征者的考验,但在我看来,这运气更多来自眼力,是生活常识与经验的积累;考验更多来自人品,是对婚姻真诚和朴素的经营。
竺可桢(1890年3月7日—1974年2月7日),字藕舫,浙江省绍兴县东关镇人,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浙江大学前校长 。
1949年10月1日,竺可桢登上了天安门城楼,以第一视角见证了开国大典。同年11月,中国科学院成立,竺可桢被任命为首任副院长兼生物学地学部主任。竺可桢出生于1890年,按照民间旧算法,这一年他刚好60虚岁,已是花甲之年。按照39年前的一个赌约,有个人还欠他三个响头。
5月26日下午,在以“弘扬科学家精神 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为主题的全国科技活动周进行之际,杨浦区图书馆“静思讲坛”联合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共同举办“一代宗师竺可桢”主题分享,邀请著名出版人潘涛、东南大学教授徐康宁、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张荣明等三位对著名科学家竺可桢颇有研究心得的专家做客
竺可桢,浙江绍兴人,哈佛大学博士毕业,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现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中国物候学创始人,出任浙江大学校长13年,主持浙大抗战西迁,将浙大打造成一流大学。
#我眼中的中国科学家#竺可桢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是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同时,他在教育方面也有卓越贡献,1936年任浙江大学校长,倡立“求是”校训。有趣的是他还有一个外号,叫“浙大保姆”。有着如此多身份的竺可桢先生究竟有哪些传奇的经历呢?
来源 时间背后绍兴人竺可桢是一位100多年前的90后,他出生于1890年。竺可桢在上海读书的时候,太用功了,不注意休息也很少外出运动,身体瘦弱。班上有个叫胡洪骍的同学,他曾经口无遮拦地说过竺可桢活不长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