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史源历史专栏第4636期。有不少读者留言,问之前文章中经常用到的词汇“双红一”,是个什么意思。这其实就是红军历史上的一个名词,不是正式称谓,而是军民中约定俗成的说法,用来总结一类官兵的早期履历,即“红一方面军红一军团”。
前言在1969年,正值中共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即将召开之际,毛主席已经年逾七旬之高龄。然而,在九大召开前夕,毛主席审阅参会人员名单时,发现没有一个人的名字。得知原因后,毛主席感到非常生气。他表示:“一个人被排除在外,整个会议都会不愉快。
这张9910要讲的东西可是真不少,本来五水五红就挺复杂了,再加上这张纸币还有好多其它的亮点,接下来就详细聊一聊垂直灯光效果五水五红简介“五水”分为:窄水、宽水、中水、大圆水、小圆水,这五种水印正是9910白水印不断进化的结果。
1951年2月5日,杨得志、李志民率十九兵团开赴朝鲜前,周总理曾幽默的说了一句:“你们十九兵团,还有杨勇、杨成武同志指挥的两个兵团,都是有着光荣传统、战斗力很强的部队。我曾经说过,要把你们‘三杨’拿出来,叫做‘三杨开泰’!”
聂帅是“双红一”出身的军队高级干部,因为近距离的工作联系较多,毛主席从红军时期便十分了解聂荣臻的品行。相交几十年来,伟人多次评价聂帅是个“厚道人”。甚至在1958年的一次军委常委会议上,毛主席当众强调过聂荣臻的“厚道”。对于这一点,聂帅的下属张经武深有体会,怎么回事呢?
大家都知道,四野总部首长一般被称为林罗刘谭,刘就是大名鼎鼎的参谋长刘亚楼。二十九小时打下天津、中国第一任空军司令……众多事迹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在四野和空军同事眼中,刘亚楼有两个外号,一个叫黑皮茄子,意思是刘亚楼平时没事喜欢穿黑皮衣,在众多穿着军装的领导中显得有些异类。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军队主力基本由五大战略集团组成:分别是西北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东北野战军以及华北军区野战部队。除了华北部队外,其他四个战略集团在1949年被整编为耳熟能详的“四大野战军”;至于华北的三个兵团,有两个被补入一野,另一个则留下来卫戍京津。
我军开国上将中有“三杨”非常著名:杨勇、杨得志和杨成武,他们都是红一方面军红一军团出身的“双红一”将领,战争年代威名赫赫。而在第二野战军当中,也出了“三陈”,其中一人是大将,两人是开国上将,分别是:陈赓、陈锡联和陈再道。
解放战争的四大野战军中,东北野战军兵强马壮,几乎占据了全国近一半的野战部队,力量最为强大。东北野战军十二个纵队司令中,最终成就最高的既不是和林总关系密切的李天佑、也不是旋风司令韩先楚,同样不是黄永胜、洪学智,反而是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