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在雄安立本农业生态科技公司的食用菌生产厂房内,工人们正在对刚刚采摘下来的榆黄菇进行装箱。不久后,这些新鲜娇嫩的芦苇蘑将出现在北京、天津等地市民的餐桌上。芦苇与蘑菇,如今在雄安新区发生了密切联系——芦苇粉碎后做基质培育芦苇蘑,这是白洋淀万顷芦苇生态高效利用的新出路。
长城网记者 张晓明 张艺萌80多年前,“砰”的一声枪响,炸裂了白洋淀平静的芦苇荡;80多年后,往昔的战火硝烟早已消散,但白洋淀的抗日传奇依然流传在蓝天碧水荷塘间。白洋淀抗战纪念馆里,雁翎队用过的小木船和大抬杆。
长城新媒体“探雄安”系列融媒报道,记者带您走进日新月异的雄安新区,感受未来之城的妙不可言。秀林绿、淀水清、飞鸟鸣,雄安是一座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之城。地处雄安腹地的白洋淀,到了初冬时节,十几万亩金色芦苇迎风摇曳,芦花轻盈,苇絮如羽。您是否见过白洋淀的金色芦苇?
遥看白洋水,帆开远树丛。流平波不动,翠色满湖中。白洋淀的传说和故事非常多,今天我们就来说说白洋淀冰上收苇忙。白洋淀自古就有“一淀芦苇一淀金”的说法。过去,这里的人们祖祖辈辈都有割苇、编苇制品的习惯,芦苇编织产业一度是淀区群众最主要的经济来源。白洋淀的芦苇浑身都是宝。
遥看白洋水,帆开远树丛。流平波不动,翠色满湖中。白洋淀的传说和故事非常多,今天我们就来说说白洋淀芦苇情。眼下,“华北明珠”白洋淀虽然不见了苇绿荷红的景象,但数十亩的芦苇放眼望去犹如金色的波浪,层层叠叠,美不胜收,成为冬日里的一道风景线。
小时侯,看过一本小画书,书名叫雁翎队。从此后就记住了白洋淀。每每提到白洋淀,总会闪现芦苇荡。好像落下了病根,这芦苇荡在我脑海里总是挥之不去,还有芦苇荡里的游击队员。这本书讲得是华北地区抗日战争时期,游击队员在白洋淀地区抗日的故事。游击队战士就是在芦苇荡里神出鬼没地打击日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