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燕云十六州,从此中原王朝再没有了抵御游牧民族的屏障,在长达数百年的时间里,中原王朝一直暴露在游牧民族的铁蹄之下,直到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燕云十六州才被收回来。那么,燕云十六州究竟在什么地方,他对中原王朝又有哪些深远的意义呢?
导语:燕云十六州,古代统一或者地方割据政权的防御北方游牧民族进攻的前线。从春秋开始,燕云地区就已经作为重要的军事防御重地,修建了最早的燕长城。秦朝统一天下,燕云之地开始设立郡县,修建驰道,以加强与咸阳的联系。
唐末,各地节度使脱离唐王朝掌控,割据战开始,加上黄巢起义,本就风雨飘摇的唐朝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五代时期,也就是在这个时期,燕云十六州被石敬瑭送给辽国,到430多年后的明代,才收回燕云十六州,拿回对其的统治权。
后唐清泰元年,明宗李嗣源的养子李从珂起兵,将继位不到半年的明宗之子、闵帝李从厚废弑,李从珂自立为帝,即后唐末帝。有一次,石敬瑭的妻子入朝庆贺,到了辞别时,李从珂竟对她说:“你这么急着回去,是要与老石造反吧!”
所谓燕云十六州其实就是今天的河北、山西一带,东西横跨600千米,南北绵延200千米,北边是燕山和太行山山脉,南边是一马平川的华北平原。五代十国时期,石敬瑭叛变后唐,并且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了契丹,借此来得到契丹人的支持。
燕云十六州通常指由后晋石敬瑭割让给契丹的太行山以东、燕山以南的幽、蓟、瀛、莫、涿、檀、顺七州,以及太行山以西、燕山以北的新、妫、儒、武、云、应、寰、朔、蔚九州,合计共十六州 。采自李谷成《辽代南京留守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第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