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俗话说出了五服不算亲。相信不少城市长大的年轻人都有这样的尴尬经历:逢年过节走亲串门时经常会被父母带着去见一些根本不熟悉的“亲戚”,你甚至都不知道怎么称呼这些“亲戚”。虽然这些年轻人们不认识这些“亲戚”,但在父母和这些亲戚心里,彼此都是没有出五服的一家人。那么什么是五服呢?
"朋友有远近,亲戚分厚薄",中国人最讲究亲情,也对这方面最有研究。尤其是那些同族人在一起的村落,更加注重彼此的亲属关系。在民间,老一辈常说"出了五服不是亲戚",而这句话是啥意思?为什么说"出了五服不是亲戚"呢?
“五服”在时下是个热门话题,其内涵意义有许多解释,但总的倾向是:“五服”是指吾辈人,也就是五代人,以自己为参照,往上是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为上“五服”;往下是子、孙、重孙、玄孙,为下“五服”。上下“五服”合起来就是“九族”。有人创作出“五服九族图表”,网上到处都是。
五服是指几代人呢?这是一个大家最近很关心的问题。五服指的是九代人,是由父系家族组成的,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制度。在中国古代,父系家族的亲属范围包括自高祖以下的九个世代,通常称为本宗九族。在农村,五服通常指的是九族,包括高祖、会祖、祖父、父亲、儿子、孙子、曾孙和玄孙。
“五服”一开始是丧礼概念,标识丧服的五个等级,即斩縗、齐縗、大功、小功、缌麻。丧服的材质、做工、款式、套式都有区别,据以分亲疏、别贵贱、立长幼。在之后的社会生活中,人们通常将五代以内的血亲关系人称为五服,超出的,为出了五服。丧礼是宗法社会制度的基本构成,而丧服制度是丧礼的核心。
文 | 视界说Talk编辑 | 视界说Talk前言很小的时候就不怎么在老家住过,每次跟着爸妈走亲访友的时候,只觉得很多人有些眼熟,但想不起来该称呼什么,都是靠着爸妈的介绍:“这是你姥奶,小时候姥奶待你可好了,还记得不”“这是你老姑,这是你老姑夫”“这是你大伯父,过几天你堂弟结婚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