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刀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商代,就已经有了青铜制的大刀,用于战争或祭祀的礼器。战国时期,冶铁技术从青铜器制作过程中被摸索总结出来,使得铁器开始普及,铁的韧性更强,相对青铜来说不易折断,因此,刀开始取代剑,成为最普遍的制式武器。
陌刀据说是由西汉斩马刀发展而成的一种长柄刀,刃长三尺,柄长四尺,刀的两边都开刃,锋利无比,号称刀锋所向“人马俱碎”,威力极大,是步兵和骑兵对抗的利器,所以唐军中设有专门的陌刀队、陌刀将,在唐朝历次战争中都发挥了极大作用。
“玄儿,发生何事?”爷爷焦急道。“没事,祖父!”李玄知道是刚才自己的痛叫声惊吓到爷爷了。“孙儿方才不小心磕碰到膝盖。”“为何如此不小心?”爷爷看似责备,但语气中带着关心。李玄歉意一笑,然后正色道:“祖父,孙儿有个决定要跟您说。”“哦?”“孙儿要从军!”“从军?”爷爷眉头一皱。
唐代军队配备的制式用刀,现在可供研究的文献史料并不是很多。引用最多的,是唐开元时期由张说、张九龄等人编纂的《唐六典》,其卷十六“卫尉宗正寺”下的“武库令”条记曰:武库令掌藏天下之兵仗器械,辨其名数,以备国用;丞为之贰。……刀之制有四:一曰仪刀,二曰鄣刀,三曰横刀,四曰陌刀。
没有什么能比一把唐刀更能比拟一个理想的中国人应该具备的姿态。刀身长直,英气挺拔,即使略有弧度,也是刚正凛然,绝无弯刀的风削之感。刀面宽平,雍容大度;刀镡小而方正,干练自信。刀尖或折或弧,没有切先,自然一股威慑之气,却无肃杀之意。刀鞘或朴素或华丽,藏锋于内,彬彬有礼,落落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