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酱油添加剂双标事件引发热议。10月10日,在千禾、海天以及李锦记等多个知名品牌的官方直播间,主播们都在力推零添加调味品,并展示包装标签配料表。其中,千禾味业某款零添加酱油甚至出现了卖断货的情况,需等待15天才能发货。消费者对酱油品质的要求是否正在变得越来越高?
半年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酱油老三”千禾味业(603027.SH)迎来了大跌。截至9月2日收盘,千禾味业报收12.19元/股,跌幅高达9.5%,盘中一度跌停。从时间线来看,此次大跌与公司半年报业绩表现强相关,对比去年翻番的净利润,公司今年呈负增长的净利润确实不及市场预期。
封面新闻记者 朱宁在“零添加”概念风靡一时后,千禾味业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与净利润的双双下降。12月9日,千禾味业举行2024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回答投资者的提问,随着股价连续两年下滑,投资者对于千禾味业如何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寻求突破尤为关注。
界面新闻记者 张晓迪近日,千禾味业(603027,SH)旗下”千禾0”调味品在社交平台上引发广泛讨论,“千禾0”是否意味着零添加剂?千禾味业系主打零添加调味料产品的企业之一。零添加调味料的兴起,缘于2022年海天味业(603288)“添加剂”风波。
借助“无添加”概念火起来的千禾味业如今被消费者质疑其标榜的“零添加”是擦边球行为。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不少消费者在社交平台表示,千禾味业旗下产品包装上的显著的“千禾0”并非指代产品零添加,而是该公司的注册商标。消费者认为千禾味业此举存在欺骗消费者、打擦边球情况。
有一些曾做过餐饮的视频博主将各种各样的食品添加剂“展示”到了大众眼前,这些“海克斯科技”的出现颠覆了大部分人的认知,科技与狠活来势汹汹,让人不由地对自己曾经吃过的外卖、小吃甚至调味品都产生了怀疑,酱油更是因为“零添加”的问题,站在了风口浪尖。
中国商报(记者 马嘉 文/图)酱油、醋、榨菜等调味品不好卖了,企业如何为业绩“加料”?据中国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在已经发布半年报的近25家调味品企业中,有15家企业的收入、净利润同比下滑。今年上半年,调味品企业通过促销、跨界推新品等方式拉动业绩增长,但收效甚微。
央视网消息(记者/姚抒廷 编辑/阚纯裕):看到酸奶包装上标注着“生牛乳、乳清蛋白粉、乳酸菌,其他没了”的宣传语,你会不会认为这是一款配料简单、品质纯粹的优质酸奶?然而,“其他没了”四个字并非全然是对产品的描述,而是一个注册商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