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曾国藩这个传奇人物,相信很多中国人都会听过他的大名,作为晚清时期著名大臣,他曾经创造了无数个首次,不管是第一次造出了没有人看过的轮船,还是第一次派出了中国学生到外地进行留学,又或者第一次组织翻译外国文学书籍,这些事情都成为了大家讨论的话题,因为在此之前没有人想到或者做到这些事
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的熊熊烈火席卷大半个中国,清王朝引以为傲的八旗、绿营军队节节败退, 内忧外患之下,朝廷被迫放权地方,鼓励民间武装力量抗击太平军, 就在此时,曾国藩因母丧丁忧回乡,也恰逢其会地踏上了湘军创建之路。
就比如现在的俄乌冲突,在战略方面,小泽想要借助北约的力量与毛熊进行抗衡,其战略资源严重依赖于外部势力的支持而不是其自身的军事实力,其战略上已经输了一筹,只不过是因为毛熊的战术执行过于拉跨,才导致双方僵持不下。
毛泽东治史极深,生前在论及近代人物时,曾表示“独服曾文正”。19世纪中叶,在清朝正规军被太平天国起义军打得落花流水的背景下,曾国藩(谥“文正”)以一介儒生领军,花了13年时间,历经千辛万苦,硬生生地将局势点一点扳了过来,挽大厦于将倾。
曾国藩并不是一个很聪明的人,甚至有些笨。科举考了7次,才考了个“同进士”,也就是说不够进士的格,但是也相当于进士。这既是一个荣誉,也是一个耻辱。那时候没有智商测试,如果有的话,恐怕曾国藩的智商应该不会太高。
安庆这块难啃的骨头是怎样啃下来的曾国藩九江大败自杀未遂,又被解除了兵权,于是就借守丧缘由归家。“蛰伏”两年后,最终“脱胎换骨”,走出他一生中精神最痛苦的时期,完成了他自己的“中年变法”,于咸丰八年(1858)九月二次出山来到江西。
曾国藩在进攻太平军时屡败屡战,一度投江自尽,但为什么他领导的湘军最终消灭了太平军?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凭借《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获得的优势,在政治、经济上大肆压榨中国,清政府要支付两千八百万两银赔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