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鲜卑人是中国历史上很重要的一个民族,建立过北魏王朝,隋唐两朝帝王都有鲜卑血统,隋朝更是直接继承自鲜卑人建立的北周。唐朝的民族政策非常宽容,不管出身什么民族,都可以担任公职,也不歧视任何一个民族,大大加快了民族融合。
完颜亮在登基以后,对金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改革,使得金国国势日盛,完颜亮决定单方面废除“绍兴和议”,率领金国大军攻打南宋。南宋皇帝赵构与宰相秦桧为了尽快地同金国达成“绍兴和议”,不惜自毁长城,处死了抗金名将岳飞,废除了另一位抗金名将韩世忠的兵权,然而在强国的军事实力面前,和议条约就是一张没有用的废纸,完颜亮如今轻轻一挥手,“绍兴和议”条约就成为了历史。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豪华男团——“唐宋八大家”,团里的成员名字经常在语文课本中出没,语文老师一再要求我们背诵默写他们的文章。在这个豪华天团里,韩愈是队长,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柳宗元的《捕蛇者说》《黔之驴》大家耳熟能详,《江雪》亦熟记于心;《醉翁亭记》是欧阳修的知名作品,诗句“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也曾无数次打动人心;苏轼、苏辙、苏洵,豪门“三苏”,文学界的星辰北斗,光耀千古;王安石变法更是历史老师一再念叨的重点考试内容,还有他的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也更加刺激了一些喜欢戏说历史的编剧,使他们勇于朝着天雷滚滚的方向更上层楼,更有甚者,说清孝陵纯粹是为了掩人耳目建造的“衣冠冢”,真正的顺治帝一直在五台山等韦小宝去探望他呢。然而这个话题本身就是个不折不扣的伪命题,换言之,顺治帝本来就不是葬在棺材里的,何来“空棺”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