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曾有意将苏联拉入轴心国阵营一起横扫欧洲,大家都知道二战轴心国是德意日三国,但是熟悉历史的人也知道,二战真正发生时这三个轴心国之间并没有什么配合和默契,似乎苏联更适合成为德国的队友,而这对于当时跟美国也不合的苏联来说并不是个亏本买卖,可为何苏联会拒绝?
如果德国打赢了苏联,希特勒的下一个目标是谁?轴心国又会怎样划分势力范围?这些问题并非历史假设。1941年8月,即苏德战争爆发一个多月后,希特勒认为苏联败亡只是时间问题,便指示军工部门将生产重点转向海军和空军。
长期以来,关于谁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大贡献方,一直都是个争论不休的话题。据西方研究机构调查取证发现,现在很多年轻人都觉得,二战中最重要的是美国而不是苏联,他们认为珍珠港事件才是二战转折点,而非是斯大林格勒战役。
根据俄罗斯官方数据,在伟大的卫国战争中,苏联红军一共死亡失踪12677857人。根据花圈中的数据,德国死亡失踪军事人员一共430万人,姑且认为80%德军死在东线线,因此东线德军死亡失踪共344万人,而我们还需要其它轴心国的数据。
二战前期,欧洲以苏联、英国为主的力量在和德意血拼,亚洲是以中国为主的力量在血战日本。美国置身事外,没有直接介入。这时日本欲壑难填,意欲控制整个西太平洋,为实现这一战略,势必要除掉这一区域最大的海上对手——美国的太平洋舰队。
因为所谓的全世界,真没你想的那么大,即使放在现在,世界上两百多个国家,真正拿的出手的不过20来个。无非就是美苏德日英美中这几个国家拿的出手,美国他们没有动,实际敌人就是苏、中、英法而已,这样简化了来看是不是很明了,本质上就是德意日打英法中苏。
反法西斯国际统一战线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站在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全局的高度,在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的指导下,总结中国革命实践的经验后,形成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国际统战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段悲惨的过去,不仅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伤痕,更是国际秩序中的又一次重组。二战中,轴心国的失败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残酷暴虐不得人心,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们本身从一开始彼此之间就不信任,以至于战略混乱,最终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