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中国还是处于中华民国时期,西方列强在中国仍然有大片的殖民地,但还是拥有自己的主权。一战开始后,受协约国英国、法国和俄国的邀请,中国政府也派了一支部队参加了欧洲战场的作战,表示加入了协约国一方。一战以协约国主获胜而告终,帮中国也算胜利国。
袁世凯一心称帝,维持着名不符实的“局外中立”;黎元洪、段祺瑞为参战问题上演了“府院之争”,以至引来张勋复辟。中国没有出兵欧洲,但参加一战也不是打酱油。宣战以前,北洋政府即采取“明守中立,暗事参加”的“以工代兵”办法,派遣华工出国。“一战”期间,英法俄三国共招募华工30万人,让他们从事建筑、修路等体力工作。
新思潮生根发芽革新思想在晚清尤其是在甲午战争之后大量传入中国并影响年轻一代,而在民国初年这种影响随着陈独秀所创办的《新青年》等刊物的发展以及白话文运动的推动,自由、反抗传统权威等思想,影响了学生以及一般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