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刚川》电影中,数次出现了我军“喀秋莎”火箭炮的攻击场景,在大银幕上看起来像是漫天烟花,直击美军的炮兵阵地。从资料来看,它一次齐射可以发射16枚132毫米弹径的火箭弹,最大速度355米/秒,最大射程8.5千米…… 所以才会在观感上像烟花。
这种火箭炮是我志愿军入朝时才从苏联紧急购进的威力最大的重型火炮,始终由志愿军总部直接掌握。它是四五十年代世界炮族中的贵族,在志愿军里尤受宠待。朝鲜北部拥挤不堪的山道上,火箭炮队从来都是一路绿旗,畅行无阻,所有车辆行人一律为之让道。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正式拉开序幕。在入朝作战初期,志愿军在重武器方面更是与美军存在巨大的差距,随着苏式装备的换装,志愿军的武器装备有了很大的改善,在轻武器的火力投射方面与美军相比已经丝毫不落下风。
在70多年前有一件史诗级的武器,这种武器在二战的欧洲战场,展示出了强大的威力,而这就是二战时远近闻名的喀秋莎火箭炮,这种独特的火箭炮能够在短时间内给予敌人以重大的杀伤,其战果也是令人意想不到的,后来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
在朝鲜战场上,不少志愿军将士都遭受过美军飞机大炮的荼毒,而我军却只能依靠战术和不惧生死地精神向敌人发起殊死的较量,直到1951年一款名叫“喀秋莎”的大杀器出现在战场上时,才让志愿军战士体会了一把什么叫酣畅淋漓。“喀秋莎”是前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发明的一款自行火炮。
1951年9月1日夜间,志愿军炮兵21师203团,发起了入朝以来的一战,一声令下,24门喀秋莎火箭炮同时开火,在巨大的火光和尖锐的啸叫声中,384枚火箭炮冲向天空,疾速飞到了美第7师的阵地上,一瞬间,美军的两个营被摧毁,毙伤敌700多人。
说到喀秋莎,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苏联时期那首家喻户晓的歌曲《喀秋莎》,但其实苏联有一款火箭炮与它同名,每一次喀秋莎的出现,都是一轮齐射,万箭齐发的震撼场面,可以说,喀秋莎火箭炮在多个战场中都发挥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那么这到底是一款怎样的火箭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