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随着伙场(庭院)经济在榆阳全域大力推广,不少农户的房前屋后逐渐增添了小果园、小花园、小花圃,还有的办起了民宿、开起了农家乐,成为游客旅途一景。而这些曾经闲置的“方寸地”要变身增收的“致富园”,离不开榆阳区林业局对于使用林草地审批新模式的积极探索。
榆林市榆阳区岔河则乡伙场特色产品展销大厅。西部网讯(记者 郭佳欣)在榆林市北部草滩地区,常能从当地农户嘴里听到“伙场”一词。“伙场”意为“结伙盘场”,是农户对自家房前屋后空闲地的俗称。如何把“伙场”这片方寸之地利用好、发展好,让村民的自留地变成增收田?
“伙场”是榆林市榆阳区北部风沙草滩区农户对房前屋后空闲地的俗称。这块容易被忽视的闲置地,往往成为农村环境治理的难点和资源浪费的痛点,而在榆阳区岔河则乡人大代表联络站的科学谋划下,当地因地制宜,积极推动全乡发展“伙场”经济,最终走上了一条乡村振兴的致富道路。
塞上榆林的沟壑梁峁间,一座座“人大代表之家”“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法律联系点”里,各级人大代表将履职的双脚深深扎进土地,走进群众心中,倾听心声、反映民意、达成民愿,书写了一个个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动人故事。
说起农村庭院,人们眼前总会浮现压水井、烧火灶、大枣树等画面。实际上,如今的农村庭院早已不局限于此,展现出更丰富的形象和内涵。“伙场经济”开出“致富花”8月3日,记者走进陕西榆林市榆阳区岔河则乡,只见农家庭院干净整洁,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3月30日,我区召开高质量发展伙场经济助推乡村振兴现场会,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区委农村工作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大兴实事求是之风,以高质量发展伙场经济的榆阳实践,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窑洞民宿让游客在田园风光中邂逅“诗和远方”,农家美食、乡土陈设透露着浓浓的黄土风情,麻黄梁镇黄土地质公园则串联起分布着多种业态的伙场庭院经济示范带……这些,都是榆阳区把发展伙场庭院经济和培育农文旅融合新业态相结合的一个缩影。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于涛 李梦露 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岔河则乡郑家梁村村民柳贵生都快忘了原来的伙场是什么样子了。“现在的伙场已经不再是之前的伙场了,改造之后修了养殖棚,又在旁边种了花栽了树,整齐又干净。”他说。
中新网陕西榆林10月24日电 (杨英琦 王丽莎)“原来家里养80只羊都忙不过来,现在养了300多只羊,反而觉得更轻松了。”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巴拉素镇白城台村村民刘玉武告诉记者,自参与政府组织的白绒山羊提质增效项目后,他切身感受到了当地发展“伙场经济”带来的生活转变。何为“伙场”?
2023年,榆阳区融媒体中心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区委宣传部的有力指导下,紧紧围绕全区中心工作,聚焦“三个年”活动、文明城市创建、乡村振兴、生态建设、安全生产、古城保护和城市更新等重点工作,创新宣传方式,加快媒体融合,狠抓队伍建设,打造集舆论引导、新闻宣传、信息发布、公共服务为一体的新型主流媒体,为推动榆阳高质量发展贡献宣传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