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自愿选择研学实操项目,完成一件雕刻作品,感受传统雕刻魅力,弘扬传统文化。活动中,青联委员们可自行选择心仪的篆刻章料,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打磨印面,根据自己名字设计印稿,并反写上石进行刻制,刻字完成后,盖好印蜕,就这样,一枚专属于自己的手工印章就完成了,可以钤盖在书籍、书画作品上。
作为四大名砚之首的端砚,是肇庆这座城市的文化符号。在端州区白石村,处处可见俯首雕刻端砚的工匠。“千夫挽绠,百夫运斤,篝火下缒,以出斯珍......崖壁一坼,性命齐捐......”据说酷爱砚石的大文豪苏东坡流放惠州时,曾到过砚坑,他在《端石砚铭》里描写的场景就是端砚采石工最真实的生活写照。
在悠悠历史长河中,端砚以其浑厚的文化底蕴和独有的特质,驰名远近。上周六,央视总台大型融媒体报道。现场最令人啧啧称奇的是一块方长295厘米,宽159厘米,高55厘米的巨型端砚,该砚是“肇庆府城命名九百周年纪念端砚”,集端砚界老中青三代制砚名家巧匠,采景以宋代清明上河图手卷式展开全景,把肇庆900年的历史人物和古建筑风貌,鲜活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路笔拾遗|端砚制作有哪些环节可以用机器辅助?《路笔拾遗》番外系列“大湾区非遗25问”之端砚篇今日起陆续推出。TVB资深演员曹永廉、汤俊明、黄智贤、彭迪安与GDToday记者展开趣味问答。端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自古就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和推崇。
修水中国贡硕是留存至今为数不多的纯手工制作,它有实用、欣赏、艺术、收藏价值,其制作繁琐,选料精细,造石料、画图、打坯、造型、精雕细刻,最后打磨、上腊或封油,工具之多,制作过程时间长,增添了传统色彩的厚重。
徐公石是沂南县青驼镇独有的矿产资源,开采于镇南10公里左右,徐公店村四周的砚石沟,其形状万千,边生细碎石乳状的石纹,石色沉寂,透着青、黄、绿、桔等色彩,加上软硬适度的质地,是天然的制砚材料。相传唐代徐晦赶考时路过此地,拾得一块石头,磨成砚石。
中国广东中西部的肇庆,滚滚东流的西江水,穿境而过,直奔南海,夹岸崇山峻岭,气势磅礴。端砚以石质坚实、润滑、细腻、娇嫩而驰名于世,用端砚研墨不滞,发墨快,研出之墨汁细滑,书写流畅不损毫,字迹颜色经久不变,端砚若佳,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冬,用手按其砚心,砚心湛蓝墨绿,水气久久不干,故古人有“呵气研墨”之说。
在莱芜区,提起燕子石,无人不晓。但很多人并不知道,燕子石最初“出名”是因为用它制作的砚台——多福砚。燕子石是一种亿万年前的三叶虫化石,又名多福石、蝙蝠石,因石上有化石状如蝙蝠、形如飞燕而得名。多福石盛产于鲁中、鲁南地区,其中,莱芜地区盛产的多福石最为出名。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山西作为有着深厚历史文化资源的大省,有着极其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中,散落在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三晋文化代代传承的生动见证。 说到山西省最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不得不说山西三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