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30年代初期,苏联设计建造了T-28中型坦克,这是一种采用多炮塔结构的坦克,多炮塔设计在那个年代有不错的市场,T-28被计划作为苏军钢铁洪流的中坚砥柱之一,将与同样为多炮塔的T-35重型坦克配合作战。
克里斯蒂在整个坦克研发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不仅有着克里斯蒂悬挂这样的优秀设计,还提出了很多装甲设备发展的新思路,例如大口径自行防空炮、自行火炮等等,不过克里斯蒂的坦克研发之路充满了坎坷,二十多年的历程中满是辛酸,到二战前可以感觉到他已经放缓了研发速度,今天我们就来简单聊聊克里斯蒂最后的作品M1942轻型空降坦克。
来源:国防报·中国军号坦克“下蹲”从侧面望过去,图中的韩国K-1主战坦克(左)和K-2主战坦克(右)的车身犹如下蹲一般,前低后高,炮管几乎触碰到地面。车上乘员依旧有条不紊地进行训练,可见这种情况并不是发生故障。实际上,这两辆主战坦克的怪异姿势是其悬挂系统的“杰作”。
苏芬战争期间,KV-2坦克凭借大口径火炮以及那显眼的造型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于芬兰军队来说更是如此。二战前期,芬兰军队手头缺少像样的攻坚利器,便想起了曾经那坦克与突击炮相结合的怪物,再看看自己手头能用上的东西,一款迷你版的KV-2坦克诞生了。
BT系列快速坦克,为苏联当局在1932至1941年间生产的一系列轻型坦克,俄语为Быстроходный танк, 简称БТ,在卫国战争期间并未有太多亮眼表现,其对比东线德国陆军坦克并无太大优势,这型坦克主要作用就是侦察敌方火力和防线薄弱处,具备较强的机动性,一定程度上填补了T26系列坦克移动速度慢的缺点。
【前言】三号坦克(Sd.Kfz.14)是德国于1930年生产的一款坦克,并广泛地投入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三号坦克的设计构想是击毁敌方装甲,并和四号坦克(支援坦克)协同作战。曾在1941年至1942年大量列装前线部队,并在战场上起到极大作用。
然而,大名鼎鼎的T-34中型坦克绝非是苏联第一款采用克里斯蒂悬挂的坦克,早在T-34中型坦克诞生之前,苏联就已经设计了多款采用克里斯蒂悬挂的轻型坦克,而这些坦克就是苏联装甲部队的轻骑兵——BT系列快速坦克。
一说起苏联的T-34中型坦克,很多人脑海中往往呈现的是漫山遍野的钢铁洪流,其实早在1941年以前T-34还是一款工艺水平较高的战争机器,当时苏联的资源和劳动力技能十分有限,要想实现坦克的大规模生产必须简化大量原有的设备并逐步形成稳定成熟型号,所以苏联人就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提升坦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