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伯未,字之济,号谦斋,上海浦东人,轩岐世家,祖父秦笛桥,以文名著,医术亦精。秦老一生著书颇多,著有:《清代名医医案精华》、《清代名医医话精华》、《内经类记》、《读内经记》、《内经知要浅解》、《金匮要略浅释》、《中医入门》、《中医临证备要》、《谦斋医学讲稿》等。
导读:秦伯未先生从“吃药后忌口”和“膳食忌口”两方面,给我们详细阐述了忌口的实际价值和具体内容,相信读后一定会对忌口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忌口是指病员膳食的禁忌,这民间大家认为只有中医有,也是中医老一套,所以病员对中医师经常会有要不要忌口的发问。
秦伯未:中医治疗血液病的5点经验小师妹 华医世界血液系统疾病,历来是内科疾病中较为棘手的病种,部分病证凶险,危及生命,部分病证缠绵难愈,颇费周折。近代名医秦伯未中医学造诣精湛,对于疑难病症的治疗有独到之处。经过秦老的不断摸索,其在治疗血液系统疾病上获得了一些经验。
一代名医秦伯未先生传世之作《秦伯未谦斋中医学全书》于近日出版面世。秦伯未早年拜孟河医派丁甘仁为师,一生致力于中医临床实践和中医教育,其著作深入浅出,说理之透彻,思路之开阔,临床之实用,向来为学界和读者所青睐。
如果你在繁忙的生活中觉得累了,不妨停下来,在路边的石凳上坐一坐,翻翻书,和有趣的人聊聊天。我们这次一起推荐两款好书。读者圈有一个共识:“乱世读鲁迅,平淡日子里读汪曾祺。”很多人认识汪曾祺,是从“吃”开始的,他算是作家里最会吃的,画家里最会逗趣的,厨师里最会写的。汪曾祺。
我从网上买来了人生的第一本中医书秦伯未《中医基础》开始了中医自学,这是一本很薄的其础自学书籍,我大概花了3天左右的时间,似懂非懂看完了,虽然很多内容没有看得懂,也觉得很深奥,但是我真的喜欢上了中医,正好有一朋友的妻子是中西医结合的硕士毕业,她听说我在自学中医,就借给我一套上海科技出版社的中医学本科教材(1984年版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并告诉我学中医应先学某础理论再学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和中医内科学,后来觉得看别人的书不过癌,不能做笔记,索性自己在网上买了一套,开始了正式的自学中医之路。
而我呢,经历刚好相反,我是从厚着脸皮求给人打下手儿学起的,可以说,最开始跟着老阿姨刮痧、拔罐时我根本不懂经络穴位,阿姨咋说我咋做,一边操作一边扒书本学习,在干活儿中发现自己的理论短板,然后一点儿一点儿补进去,日积月累才连成理论体系。
祝味菊,名积德,字味菊,祖籍浙江山阴祝家桥。晚年以“菊残犹有傲霜枝”之意,自号“傲霜轩主”。为中西医汇通派的积极提倡者和代表人物之一, 祝氏以“发皇古义,融汇新知”为其中西汇通思想的根本,虽提出改革中医,但始终立足于中医,主张停止中西医门户之争,建立沟通的桥梁,实现中西医间的认识与了解,以求共同的进步。
冬季寒气来临,天气开始变冷,又到了进补的好时节。弥补身体亏空,增强体质,膏方成为不少人进补和养生保健的首选。问:什么是膏方?答:膏方,又叫膏剂,以其剂型为名,属于中医里丸、散、膏、丹、酒、露、汤、锭八种剂型之一。“膏”是一个多义字,有膏泽、滋濡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