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乐源原创你知道孩子为什么不爱学历史吗?学习历史知识,孩子常常陷入知识体系的庞大、精深难懂。他们学习起来很枯燥乏味、难懂又记不住,总是对朝代的发展喜欢张冠李戴、对时间演变模糊不清。01不爱学习历史的孩子,以后怎样?
有人曾问近代史上著名历史学者郭沫若,学习历史到底有什么用?郭沫若是这样回答他们的:一个民族只有了解自己的过去,才能脚踏实地走向未来!一个民族只有铭记历史,才能展望未来!众所周知古今中外取得杰出成就的人,无一例外都是历史爱好者。
从小熟读历史的孩子,眼界和格局会更高。哈佛大学就有项调查显示:那些优秀的学生,大都偏爱历史类书籍。而近几年大语文时代,熟知历史故事,也是拉开孩子总成绩的关键。比如2020年高考全国卷一的作文题目就给出了一段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的史料,让孩子写出自己的阅读感悟。
用心的父母从小注重对孩子进行历史启蒙,听历史故事,看历史绘本,着力培养孩子对历史的兴趣。这种做法大有裨益,不仅有助于孩子从小积累文化常识,未来学好古文,更为小升初,中高考提前做好充分准备。大语文时代,喜欢读历史的孩子,从小悄悄拉开与同龄人之间的距离。
父母都希望孩子成为学霸,看看那些上清华北大的学霸,有一个相同之处,就是都喜欢看历史书。2019年湖北省高考文科状元刘雨桐,从小妈妈就培养她的阅读习惯,上小学前她就会认字了,小学三年级时,就能自己阅读《三国演义》的文言文版,小学期间就看了3遍。
语文考试每次都能拿140多分,是个什么体验?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什么感觉,这可是在大语文时代、新高考教育模式下的杀手锏。或许有人轻蔑一笑,这有什么,数理化也能拿高分。确实,数理化谁都能拿高分,可是语文不是谁都可以拿高分的。
最近在家看《百家讲坛》,发现一个现象:从古到今,各个领域中的佼佼者都爱读历史。唐太宗李世民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说,“今天越复杂,越应该回头看看历史。”英国哲学家培根更是直言:“读史使人明智。
感悟考古——以居延考古为例 感悟考古——以居延考古为例 魏坚 演讲者介绍:魏坚,历史学博士。1955年12月出生于呼和浩特市,198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考古专业后在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从事考古工作,任副所长,1997年评为研究员。
曹婧怡是北京2018年高考文科状元,考出713分惊人成绩,她从小就是一枚“历史迷”。她说:“我的历史启蒙是从历史漫画开始的,这份兴趣对我而言不只是开阔了视野,对我的学习帮助也很大。”袁嘉玮是河北2016年高考文科状元,高考考了703分,他有一个疯狂的爱好,就是喜欢看历史小说。
界面新闻记者 | 林子人界面新闻编辑 | 黄月历史学家王赓武几年前动笔为他的孩子们写下自己的人生故事,让他决心出版这个故事的,是他在新加坡与一群文史工作者交流时意识到的问题: “我想要为自己,也为那些和我同样渴求知识的人们剖析世间万物的道理,然而我感兴趣的道理总是如此宏大,甚至令
在山水秀丽的襄城县中,曾经走出这样一位人物:他勤奋治学,在北大学习时,所做的读书笔记有数十册,装满行李箱;留学德国十余载期间,学贯中西;国家危难之际,毅然回国,为国效力。他就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姚从吾。如今,虽然姚从吾先生已去世几十载,但其学识与气度仍为学界所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