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丹江口水库保障包括首都在内1.14亿人的饮水安全_大武汉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2月12日讯(驻京记者柯立)12月12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南水北调十周年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南水北调工程管理司司长李勇说:丹江口水库保障中线工程受水区包括首都在内1.
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水面宽广浩瀚,被誉为“亚洲天池”!但是一提起丹江口水库,似乎总是会引发争论:丹江口水库属于河南还是湖北? 一听到“丹江口水库”这个名字,估计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丹江口市是湖北的,所以丹江口水库也应该是湖北的!
有“亚洲第一大人工湖”之称的丹江口水库位于湖北省十堰市东部,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区。自2014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面通水以来,已累计调水超660亿立方米,京津冀豫4省市1.08亿人受益。在丹江口市凉水河镇白龙泉村,82岁的村民李光艮从箱子里翻出一张证书,小心翼翼地展开。
11月30日拍摄的丹江口水库(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王毓国摄2014年12月,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地,丹江口水库水质总体优良,长期稳定在地表水Ⅱ类及以上标准,每年符合Ⅰ类水质的天数和指标个数持续保持在高位。
工作人员在记录采样数据。人民网 霍亚平摄 丹江口水库。(资料图)人民网 霍亚平摄 工作人员在进行清漂工作。人民网 霍亚平摄 工作人员在对水质进行检测。人民网 霍亚平摄 工作人员在检测水质。人民网 霍亚平摄 工作人员在进行取样工作。人民网 霍亚平摄 工作人员在检测水质。
守好北方人民的“大水井”——湖北省守护丹江口库区水质安全探访“共抓大保护,当好守井人。”11月28日,记者跟随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十周年“京津冀豫鄂五省市党报湖北行”全媒体采访团来到十堰市。站在茅箭区茅塔乡王家村茅塔河边望去,河堤上的标语颇为醒目。
题:携手共建美丽家园——习近平总书记给湖北十堰丹江口库区环保志愿者的回信激励社会各界积极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第二个全国生态日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湖北十堰丹江口库区环保志愿者回信,在社会各界引起热烈反响。
湖北省丹江口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汩汩清水从这里出发,穿越中原,一路向北,直抵京津腹地。千里调水,水质是焦点。丹江口是如何加强水源地保护,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来看记者的探访。丹江口2313公里长的库岸线,岸线曲折、河汊众多,队员们每天在辖区水域要开展3次以上的巡查。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郑州12月13日消息(记者 张丽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缓解我国黄淮海平原水资源严重短缺、优化配置水资源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作为国家水网的主骨架和大动脉,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自2014年12月12日正式通水,截至今年,已全面通水10年。
位于丹江口水库东岸的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近年来依托环库公路和天然生态屏障打造环库区生态廊道试验示范项目。随着生态廊道的持续打造,不但扮靓了丹江湖畔,还将库区沿线的产业、旅游、生态资源串珠成线,发挥了净化水质、涵养水源的重要作用。近日,透过航拍镜头俯瞰丹江湖畔,呈现一幅生态新画卷。
这是11月29日在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拍摄的丹江口水库库区景色(无人机照片)。今年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10周年。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地,南水北调中线从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闸引水入渠,南水千里奔流,润泽豫冀津京。
新华社武汉11月3日电 题:湖北丹江口:“空、天、地、水”全方位护水新华社记者张阳、李思远、田中全大屏幕上,无人机扇动“翅膀”起飞,跟随它的“眼睛”,碧水、青山、小岛、夕阳尽收眼底……在湖北丹江口市水库水质安全保障指挥中心,调度员周淑婷轻轻点几下鼠标,十几公里外的无人机立刻从机库
新华社武汉8月16日电 题:湖北丹江口:保护水源地生态环境 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新华社记者李伟、宋立崑初秋,丹江口水库巍峨的大坝,清澈见底的湖水,郁郁葱葱的青山,构成一幅美丽画卷。记者从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关门岩村码头登上一艘清漂船,随清漂员张绪春一起巡检丹江口水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