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池碧水映衬蓝天,天鹅悠闲游弋,锦鲤成群嬉戏……春末的圆明园铺开一幅绝美的生态画卷。今年春天,圆明园水面上又多了几只新孵化的黑天鹅。本报记者 王海欣摄水,是圆明园的灵魂。这座以“水景园”著称的大型园林聚水而成景,因水而成趣。近些年因自然水源的紧缺,景观用水改为再生水。
圆明园作为中国文明甚至是世界文明的瑰宝,它的存在曾是人类的重大财富之一,当时的所有人都无不为它的雄伟富丽而感到惊讶。不过就在一众学者激烈讨论的时候,一位83岁的老人自愿花费了300亿重建圆明园,如今已经快建成了!
当时的西方侵略者来到中国之后,洗劫中国的文化,其中损毁最严重的就是圆明园,这是从康熙年间就开始建造的皇家公园,也是收藏无数奇珍异宝的博物馆,但是这一切在西方列强的入侵之后,就走上了毁灭的道路,最开始是鸦片战争之后,英法联军来到了北京,并对圆明园进行劫掠和打砸,之后八国联军也来到了中国的圆明园,再次进行劫掠和打砸,最终被付之一炬。
北京西郊,坐落着昔日的皇家园林——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点燃了这座法国作家雨果笔下的“奇迹”,此后,圆明园又遭到八国联军的洗劫,留下了今天的残垣断壁。很长一段时间来,“重建圆明园”的话题时不时被推向台前,每次都能引发舆论热议。
上个月,圆明园发布了关于园区的365张老照片。那些落满厚重尘埃的记忆,再次涌现眼前。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那所皇家别院离得太遥远。不能说毫无瓜葛,至少牵连甚少,大概就像身上一块不可言说的胎记吧。可回头想想,这片残骸之下,曾是皇帝们多么自豪的地方啊!
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思归。一曲胡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李大钊与西方人喜欢建造城堡不同,东方人更爱造园子。西方建筑艺术充满了人工痕迹,几何形的线条,人工修剪的规则枝丫,各种各样的雕塑和喷泉,似乎就是在用人力向自然界挑战一样。
其实我挺赞同的,比如,大部分区域都只是在长草,基本上都只剩下几块石头!几块石头能够引起我们多大共鸣和记忆?现在一片草地,里面一块石头,旁边一块小木牌,上书XX宫旧址!脑袋里生出的——除了搞笑,没其他深刻概念!但是,重建是有保留的。
本文所有内容皆有官方可靠信息来源,具体资料赘述在文章结尾。前言作为我国最大的园林,圆明园不仅有着古典雅致的江南水乡园林,并且还有着欧洲园林元素,可谓是集合了中华文化艺术的巅峰之作。但是自从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圆明园便消失在了一片火海当中。
对于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关于“重建圆明园,加强国家爱国主义文化建设的建议”,国家文物局经商北京市政府答复称,遗址以断壁残垣告诫后人勿忘国耻、警钟长鸣,重建圆明园缺乏必要的考古及历史文献依据,且将改变圆明园遗址被列强破坏的历史现状,应慎重论证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1在园明园罹难的一百多年间,有关是否该重建的话题一直热议不断。2008年,73岁的徐文荣老人也提出了重建园明园的愿望。可随之而来的却是一片强烈的反对声。圆明园人们都觉得园明园是古今中外无一能比的万园之园,就算真的按1:1的比例重建,也只能算得上“高仿次品”。
国家文物局网站上公开了对全国人大代表阎建国关于“重建圆明园,加强国家爱国主义文化建设的建议”的答复。答复称,圆明园遗址不仅是清代皇家园林的重要代表,更是近代中国被侵略、被殖民的历史见证,遗址以断壁残垣告诫后人勿忘国耻、警钟长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