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女真人刚刚崛起的时候,他们甚至鄙视使用铠甲,完颜阿骨打认为穿着铠甲打了胜仗,等于是过于依赖铠甲来取得胜利了,后来,他们还是借助辽国叛军获得了500套铠甲,而辽国铠甲的形制其实深受中原宋朝的影响,因此契丹人的铠甲也会影响金人的铠甲形制。
铁浮屠,是金国的一种重甲骑兵,外形给人强烈的压迫感,战斗力也非常强悍!首次出现“铁浮屠”这个词汇,是金宋战争顺昌战役中,有文献资料记载:“兀术被白袍,乘甲马,以牙兵三千督战。兵皆重铠甲,号‘铁浮屠’。”
提及重骑兵,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骑士身披重甲,正面冲阵破敌吧。的确,重骑兵指的是骑兵自身具备良好防护,主要以冲击方式作战的骑兵。不过,在重骑兵这一大类之下,还可根据战马的防护水平分为突骑兵、半具装骑兵以及具装骑兵这三类。
“淮西兵变”是尽显南宋官场百态的一场复杂的叛乱,我们简单概括说:公元1137年八月,刘光世的淮西军叛变,统制官郦琼、王世忠、靳赛等人发动叛乱,率领四万多人,并裹挟十万多百姓,投降伪齐,刘豫算是躺赚了一把!
在《说岳全传》等评书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金军倚仗“铁浮屠”、“拐子马”,纵横天下,暴打宋军的桥段。正史上,“铁浮屠”、“拐子马”确实存在,它隶属于金国太祖完颜阿骨打第四子—完颜宗弼,堪称是金军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杀器,直到1140年被岳飞剿灭。
引言《释名·释兵》中记载:“铠,犹铠也。坚重之言也,或渭之甲。”也就是说铠甲起到的作用主要是防护,这也就是为什么即使是到了宋代以后火器出现,铠甲在军队里仍然是极其重要的防护用具,并且随着时代的前进也在一点一点地进行着改变。
骑兵,自诞生以来就迅速成为冷兵器时代的王者,历代有志于开疆拓土的统治者无一不是依靠强大的骑兵部队征服邻边国土。而骑兵有轻骑兵和重骑兵之分,轻骑兵一般是使用弓弩标枪,侧面袭扰敌军,比较机动灵活;而重骑兵则装备长枪马刀,身披重甲,正面冲击敌军方阵。
在古代战场上士兵武器的好坏是可以直接影响战争胜败的,所以为了取得胜利国家不得不出巨资为士兵打造最精良且趁手的兵器,而在刀光箭雨的战场上武器的精良也造成了双方大量士兵的伤亡,打造一个兵器容易但是训练出一个战术素养高超的士兵确实非常难得。
首先一个问题古代打仗并不会如同电视剧之中播放的一样,两军摆开阵势拉开架打,因为当时的将领都知道,重甲兵虽然战斗力很强,却也有一个很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太重,不宜活动,如果在夏日炎炎的夏天暴晒等于就把人晒成了烤乳猪。
古代军营中流行一句话“得骑兵者得天下”,骑兵以机动性,灵活性著称,其强大的破坏力远胜任何冷兵器时代的任何兵种,有专家测算过古代战争中骑兵冲散1万名基础配置的步兵仅需要2000人,所以在任何朝代,骑兵在军队中的地位一直是不可撼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