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派和维新派“互联网+”之争文/褚少军小编说|每一次产业变革,都会有一个引起社会轰动的话题做引子,一如8月3日,立秋前最闷热的季节,一个被称作“维新运动”的话题搅动微博,刷爆朋友圈。夏日的狂热与话题的激情,正是“互联网+”这一新生事物登上舞台的檄文!
19世纪80年代前后,受洋务运动和西方文化的影响,早期维新派逐渐形成,他们在外交、经济、文化、教育、政治等方面提出一些改良主张,维新思潮崭露头角。甲午战争后,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为代表的维新派迅速崛起。
中日甲午战争后,新兴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掀起了以救亡图存、变法图强为宗旨的维新运动。维新派在继承中国传统思想的基础上,广泛吸收了西方近代的自然科学知识、哲学和社会政治学说,形成了一套与封建专制统治思想相对立的思想体系。
在中国近代,孙中山先生提出了“三民主义”,其中就有民族主义,那么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思想来源是什么呢?我认为是中国传统民族主义与西方近代民族主义结合后形成的,且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由资产阶级革命派和资产阶级立宪派共同推动形成。
孔子创立儒学,经过孟子、荀子的改造,成为显学,奠定了儒学的基础。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这是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系统,它使儒家思想理论化和哲学化,但理学的发展也使儒学日益走向极端。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鸦片战争以后,清朝统治阶级里边就产生了一部分人,这一部分人和中国传统的士大夫、传统的官僚,有很大的不同,而用我们著名史学家范文澜先生的一句话说就是,出现了这么一种人,叫“睁眼看世界”,就是说以前的中国长期处于闭关自守的状态,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被迫把大门打开了,因此就产生了一部分官僚知识分子,他们把眼睛张开来看世界了。
改革措施可以分为四个方面,第一是经济方面,设立路矿总局和农工商总局,鼓励实业发展,积极支持私人开办企业,保护商业和农业发展,奖励创造发明,保护专利;第二是政治方面,允许广大官民上书皇帝言事,广开言路;精简政府机构,裁撤闲散部门;仿照康熙、乾隆时的旧例,在紫禁城开设“懋勤殿”,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