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邓月红 实习生 原本想捕捉点青蛙吃,没想到却将“癞蛤蟆”(学名蟾蜍)误当成青蛙一起吃进了肚子。最近,永川的两名小伙儿因为误食“癞蛤蟆”中毒,导致其中一人死亡,一人重伤住进医院,昨日,重庆时报从当地医院获悉,其中一位食用较少的刘先生已经出院回家。
“脸上有痘痘自然是件讨厌的事情,为了祛痘,江苏有位女研究生竟然吃了一只半癞蛤蟆!也正是因为这癞蛤蟆,把她自己送进了重症监护室,差点就因为中毒丢掉小命!快跑啊,他们连癞蛤蟆都不放过。。实在是很忧桑......
众所周知,蟾蜍体内不少器官是有毒的。不过,经过专门加工提取的蟾蜍提取物是有药用价值的,对治疗毒疮等疾病很有效。但蟾蜍毒素不是市民在家简单洗洗就能清理干净的,稍有过量就会致食用者中毒,严重的会导致死亡。建议市民不要轻易尝试,有中毒的风险。
文|科学虫洞你见过足球那么大的癞蛤蟆吗?海蟾蜍是地球上最大的毒蛤蟆,最大能长到30多厘米长。美国的夏威夷和波多黎各,曾为了杀死甘蔗地里的害虫,特地引进海蟾蜍。自从引进后,当地的甘蔗虫害大大减少。他们的成功经验让各国纷纷借鉴,其中就有澳大利亚。
这些年来,我们已经看到或听说过越来越多的入侵物种造成的生态灾难,这些生物由于生长速度快、繁殖能力强、适应能力广泛,所以被人类有意或无意引入一地后,就会迅速扩散开来,挤压土著物种的生存空间,甚至导致土著物种的大规模灭绝。
不论是过去的除痘妙方,还是网路流传的偏方,只要能搞定“月球表面”,许多人都愿意一试。不过,尝试这些没有证明的方法时,还是得“小心行事”。四川省一名女子误信吃蟾蜍能除痘,结果不但痘痘没减少,却害她送进加护病房,差点丢了性命。
根据以往有公众误食毒蘑菇、河豚鱼、铜铸蟹、蟾蜍等有毒动植物导致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情况,10月16日,海南省食安办提醒公众不要自行捕捞、食用河豚鱼、蟾蜍、铜铸蟹、织纹螺、毒蘑菇等,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禁止采购、加工和销售河豚鱼、蟾蜍、铜铸蟹、织纹螺等有毒有害动植物。
参考:PNAS:The evolution of targeted cannibalism and cannibal-induced defenses in invasive populations of cane toads。
近日,重庆一男子因吃油炸蟾蜍后呕吐、腹泻伴心慌、头晕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急诊与重症医学中心就诊,诊断为蟾蜍中毒。经仔细询问病史,患者以前也吃过,但这次决定尝尝蟾蜍的卵,可能是烹饪的时候温度不高,最后导致出现中毒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