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政治圈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在与权力斗争的过程中,安德罗波夫逐渐认识到,身边的同僚们并不都分享他的理想,特别是索科洛夫,一位十分强势的内务部长,似乎对安德罗波夫的改革态度越发不满,这种不满变成了威胁,渐渐酝酿起了一场权力的风暴,两人的水火不容仿佛暗潮涌动,如同刀尖上的舞蹈,随时可能引发一场灾难。
维亚切斯拉夫·阿法纳西耶夫。作为国家安全机关的一员,阿法纳西耶夫从未想到,自己的生命会在同僚的手中画上句点。那天,阿法纳西耶夫因感冒请假,本应是在家中休息的他,却因参加一个好友的生日聚会,踏上了一条不归路。这起事件迅速引起了苏联高层的关注。
战争结束后,勃列日涅夫没有马上退伍。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niè]夫他的新职务将和一个叫扎波罗热州的地方有关。1946年3月,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了《苏联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五年计划(1946—1950年)》,其中提到要“在南方恢复冷轧薄板的生产”。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前言苏联解体后,戈尔巴乔夫在卸任之前阅读了一份“永不开启”的绝密档案,震惊不已。
图哈切夫斯基,是一名年轻有为的战略家、军事理论家,苏联最早的五名元帅之一。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白军的反抗和外国军队的干涉,年轻的图哈切夫斯基率领部队驰骋疆场,出生入死,骁勇善战,为巩固新生的红色政权建立了赫赫战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001年,谢尔格·贝利亚在其著作中揭露了一些不为人知的真相,在学界内引发巨大轰动。斯大林逝世后,巨大的权力真空使得苏联高层经历了一轮又一轮残酷的内部斗争,掌握着大量“黑料”的超级权臣贝利亚首当其冲地成为同僚们的攻击对象,黯然出局。
莫斯科的夜,总是来得格外早,尤其是在冬天,1953年6月26日,寒风夹杂着雪花,无情地拍打着克里姆林宫那高耸的红墙,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古老宫殿里即将上演的一场权力更迭的戏码,拉夫连季·贝利亚,这个名字在当时的苏联,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是斯大林最信任的亲信,权倾朝野的内务部长,掌控着这个超级大国的暴力机器,命运的齿轮却在这一天悄然转向。
(本文为今日头条「头条深一度」独家稿件)1977年8月8日上午,叶基什·阿斯塔特良走入了莫斯科的一家小储蓄所。作为亚美尼亚的中央监督委员会主席,叶基什和其他的苏联加盟共和国的地方官一样,都是来莫斯科“跑部前进”的。
1965年3月,苏联文化部长叶卡捷琳娜·福尔采娃受邀出访法国,作为“苏联最有权力的女人”,对于福尔采娃的访问,法国政府进行了精心设计,将整个参观重点放在了卢浮宫,不为别的,就为了给你们斯拉夫乡下佬展示一下啥叫艺术之都,臭外地的,来我们巴黎要饭来了?
开篇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当时的苏联二把手赫鲁晓夫突然在一场会议上当众指控了如今的苏联掌权者贝利亚的种种罪行,接着苏共中央第一书记马林科夫也参与其中,并发布了逮捕贝利亚的命令。
提起勃列日涅夫,很多人脑海中浮现的都是他身穿军服,胸前挂满勋章的形象,以及这位苏联领导人在任内的一系列铁腕手段。但这位素来强硬的苏共总书记,在晚年却备受折磨,不仅身体状况急转直下,还被克格勃的特工所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