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蒙不知道从何时起,流行起了一种立靶自打的问答模式,某人提出一个问题,然后一堆人完全不管这个问题是否正确,在底下一本正经的回答,比如吕蒙这个,一大堆人的回答口诛笔伐,完全不管吕蒙是否真的被称为小人,这就是所谓的“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吕蒙(178—220)三国时东吴将领。汝南富陂(今安徽阜阳)人,字子明。久随孙策、孙权。参加赤壁之战。曾听孙权劝说,多读史书、兵书,被鲁肃称为“学说英博,非复吴下阿蒙”。后代鲁肃领军,袭破荆州(今湖北江陵)。授南郡太守。旋病死。
东吴四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吕蒙实际上是最差的一个。吕蒙他是极为出色的将领,但也是最没有战略眼光的统帅,特别是他赖以成名的白衣渡江,计取关羽的战略,这一战略获益的只有曹魏,且这一战直接打掉了蜀国和吴国崛起的唯一机会。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三国纷争,群雄割据,在这样的乱世,似乎读书求学已毫无意义,然而孙权却劝人读书,并建议吕蒙“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以兵书为主而以史书为重,结果吕蒙终成名将,被称为“义绝”的蜀汉关羽最后就败在他的手下。
吕蒙(178年—220年),字子明,汝南郡富陂县(今安徽省阜南县王化镇吕家岗)人。东汉末年名将。早年依附姊夫邓当,跟随孙策征战,以胆气著称。邓当死后,吕蒙统领其部众,拜别部司马。孙权统事后,吕蒙渐受重用,从破黄祖作先登,封横野中郎将。
今天和大家聊聊历史上著名的孙权劝学的故事。孙权,字仲谋,三国时吴国君主,是一个了不起、很有作为的人物,曹操曾经慨叹:“生子当如孙仲谋。”《资治通鉴》记载了他劝大将吕蒙学习的事迹,这段文字生动恢谐而又发人深省,不妨抄录以共赏。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毛泽东看郭嘉1959年,伴随着“大跃进”狂澜,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这年春天,毛泽东一度潜心研读《三国志》,试图从中获取经验。他结合实际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评点三国人物,谈得比较多的就是曹操的谋士郭嘉。
核心提示:毛泽东最推崇的三国人物是诸葛亮和曹操。诸葛亮临危不乱,安居平五路,稳定了蜀国局势。1936年他同美国记者斯诺谈话时说:“当时,我爱看的是中国古代的传奇小说,特别是其中关于造反的故事。我读过《左传》、《水浒》、《隋唐演义》、《三国演义》和《西游记》等。”
大家都知道,毛主席一生爱读史,而且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关于《二十四史》、古诗词等文史古籍的批注、评论。据统计,毛主席一生大约点评过一百多位历史人物,而且他老人家的观点经常独树一帜,能从一个人纷繁复杂的一生中找出闪光点,比如评价商纣王“尚文能武”、“很有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