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当年的晋升制度,每隔五年进阶一次,到了1965年的10年间,不但大校,上校也能晋升为少将军衔。然而,由于当时的时代背景,授衔和晋级的条件过于苛刻,以至于在1965年第三次进阶时,1266人的大校里面只有547人晋升为少将军衔,719名的开国大校10年后仍旧是大校军衔。
解放军1955年授衔时 普遍大家都知道的只是团以上军官的授衔情况,对于总共十一万人的尉级军官的授衔情况就很模糊,只知道红军时期的军人不管当时所任何职都确保被授少校以上军衔,但是抗日战争时期入伍的授衔情况就不那么统一了,很多1945年以前入伍的军官都只是连级营级,因此真正授予校官的并不多,在解放战争期间入伍的能在五五授衔时授衔基本上只能是少尉中尉,四五年的中尉是基准,四六四七四八四九的绝大多数都是少尉,这里面比较典型的比如抗美援朝战斗英雄杨育才四九年入伍,虽然获得特等功,但是五五授衔只是中尉,这里面有个情况可以说明,在解放军有军衔的十年间,尉官等基层军官都能够按照三年增衔四年晋级的条令晋升,少尉军官到六五年取消军衔制的时候基本都是上尉,极少数会是大尉。
《关于评定军衔工作的指示》对正兵团以下各级军官都规定了评定军衔的 标准:正兵团级,多数可评为上将;据了解,这个评衔标准同其他国家相比是比较低的,尤其是正军、正师、正团、正营这几级,分别比外军低一到两级。
1988年7月1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同年9月23日,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士兵服役条例》,自此一个完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新军衔制度诞生。
中国军衔等级是怎么划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衔分为3等10级,即将官3级(上将、中将、少将)、校官4级(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尉官3级(上尉、中尉、少尉)。根据军官所属的军种和技术特点,在海军空军和专业技术军官军衔前分别冠以“海军”、“空军”、“专业技术”名称。
用我父亲的亲身经历说明军队级别和地方级别,和军队职务的关系。我父亲1955年是准团级,职务是沈阳防空军通讯团副团长,授衔少校。1956年晋升沈阳防空军通讯团团长,级别依旧是准团级。少校军衔。薪金依旧。1957年空防合并,调沈阳空军指挥所任副所长(准师职)。
【5句话了解我国军衔制】①1955年,首次实行军衔制,特别授予开国将领元帅10名、大将10名;②1965年军衔制被取消,1988年恢复;③现行军官军衔条例规定,军官军衔定为3等10级;④最高军衔为“上将”,为金色枝叶三颗金星;⑤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不授予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