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乌兰察布1月18日消息(记者邵玉琴)1月18日上午8时58分,来自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的乌云其木格带着三个孩子和外孙女在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毛旗村河西村钱家认亲。呼和的妻子带着三个孩子在江苏省宜兴市认亲(央广网发 石茹意 摄)原野青绿,河水潺潺。
央广网乌兰察布12月11日消息(记者邵玉琴)连日来,内蒙古各地不断传来“国家的孩子”血样匹配成功的消息。12月11日上午,家住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的乌云其木格告诉记者,她接到江苏省寻亲志愿者周六君的电话,称她的两个儿子血样检测与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河西村钱家有血缘关系。
央广网乌兰察布11月17日消息(记者邵玉琴)“终于回家了!”11月16日上午,从内蒙古大草原到江苏省南京市,跨越3000里,“国家的孩子”扎拉嘎木吉在江苏南京市与家人团圆。“世界上最美的风景,就是在回家的路上。”认亲当天,条幅上的这一行字成为扎拉嘎木吉的暖心记忆。
“没想到这么多人爱他”“没想到内蒙古的羊肉这么好吃”“没想到他生活在神舟家园”“没想到内蒙古这么热情”……前不久 家住江苏南京今年已经70岁的杭巧云携全家7口人来到了1600公里之外的内蒙古四子王旗探寻弟弟生活了64年的家园看望那位如亲生母亲般抚养弟弟的都贵玛亲口向82岁的草原额
中新网乌兰察布11月25日电 (记者 张林虎)“妈妈,您是我们全家的恩人,感谢您对弟弟的抚养,谢谢您!”拥抱着82岁的“草原额吉”都贵玛,杭巧云泪眼婆娑地连用10多声“谢谢”表达心情。图为杭巧云登门感谢都贵玛。
20世纪60年代初,3000多名孤儿从南方多省市来到内蒙古大草原,在当地群众的抚养下成长,这些孩子被亲切地称为“国家的孩子”。呼和是其中的一员,1995年因肝癌离世。他的妻子乌云其木格不仅独自把三个孩子抚养成人,还替亡夫找到了无锡宜兴的家人。
1月18日上午,65岁的乌云其木格带着孩子回到了无锡宜兴丁蜀镇毛旗村河西村的家中。她的丈夫呼和是“国家的孩子”,1995年因肝癌离世。团圆现场,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看到了呼和大哥钱建平家中的老柜子,柜门内侧记录着呼和的姓名和出生年月。
【来源:扬子晚报】杭巧云紧紧握住都贵玛额吉(中)的手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连续报道了“国家的孩子”扎拉嘎木吉回南京认亲的事情。扎拉嘎木吉3岁时就到了内蒙古生活,是“人民楷模”都贵玛额吉照顾的最后一个娃娃。近日,他在三个女儿的陪伴下,回到了阔别64年的南京溧水老家。
1月17号时候,一个妻子代替离世30年的丈夫,携儿女回老家认亲。其中我们知道一个词,叫做“国家的孩子”,年轻人都不知道它代表什么了。一起来跟随这位老妈妈的脚步,追寻过去的故事。在南京禄口机场,乌云其木格携带儿女回到了南京,从服饰和名字,我们知道他们一家是内蒙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