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谍在我们国家是一个很敏感的词汇,在抗日战争时期,有很多间谍潜藏在阴暗之处,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在新中国成立前期,常常会在报纸上看到某地方又抓住了某国派来的间谍,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好似间谍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我们先看两个《潜伏》里的接头场景。余则成来到一家酒馆,看了看表,和服务员没有任何交流。不远桌子旁坐着一个人,桌上啥也没有,看到余则成走过来问“先生不喝酒吗?”,余则成答“有阿司匹林吗?”不要说在那个白色恐怖的时代,就是搁到现在,这个场景和对话合理吗?
地下党——阴影之下的情报工作者,为了获取、传递与保护重要情报,经常周旋敌方势力知性,需要时刻警醒应对敌特的搜查,偶尔还要应对“伙伴”的背叛,可以说,他们的智慧和勇敢一点都不比战场上的勇士要逊色,这些勇士们的血与肉堆砌传递出了一条条支撑决策的关键情报。
今天小趣看到一个有意思的话题:地下党接头时忘记暗号或者说错暗号怎么办?一年到头都见不着一个陌生人接头,更多都是上下线联系,要毛的接头暗号,有事直说,最多说的是暗语密码本,偶尔换换上下线或者调动一下,但是肯定不会很频繁。只 是 当 成 一 个 普 通 卖 家 对 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