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驻山东郓城日军对八路军鲁西抗日根据地持续发起“扫荡”,并企图通过增设据点,巩固其占领区,“蚕食”我根据地。为了给郓城来犯之敌以迎头痛击,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第三旅旅长杨勇、政委苏振华等,根据敌人“凭坚固守、受袭必援”的活动规律,决定采用“围点打援”的战术,在敌人援军的必经之路设伏,“务求全歼,不使漏网”。
一九四一年元月中旬,为了扩大百团大战战果,配合冀南军区反扫荡,我冀鲁豫军区兼教导第三旅司令员杨勇,率领主力部队第七团和我们特务第三营采用围城打援战术,在当年梁山英雄活动过的潘溪渡至鄄城县之间设伏,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全歼日寇一个中队,缴九二式野战炮一门。
在党的领导下,父亲投笔从戎,1937年12月,跟随张北华同志赴泰西,组织发动了泰西抗日武装起义,历任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供给部主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六支队后勤部长,鲁西军区运河支队后勤处长,一一五师教导三旅后勤处长,冀鲁豫军区第二、第八军分区后勤处长,冀鲁豫军区后勤供给部副部长兼军工部长等职。
#偶有郝评#保卫冀鲁豫领导机关的一场战斗-记1940年冬取得的一次反扫荡的胜利。1940年冬,时任朝城县对敌斗争指挥部副政委、三区区长兼独立营营长的父亲不仅是那一场战斗的见证者,而且亦是那场战斗亲历者。
作者:忘情1939年8月3日天亮前,八路军115师独立旅一部在鲁西梁山地区,将日军第32师团212联队第1大队长田敏江部歼灭。在此战的最后阶段,几个日本兵被包围在一间草屋里,听着八路军在屋外用十分难懂的日语喊“缴枪不杀”“八路军优待俘虏”。
邓小平复出工作时,兼任总参谋长。由于事务繁多,因此总参的工作实际由副总参谋长杨勇来主持。他之所以如此频繁地出访外国,不仅因为他是主持总参工作,同时也因为他勇猛善战,曾和日军、美军、南朝鲜军作战,有着国际级的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