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个话题在twitter和instagram上被炒的火热,那就是#growingupasian#。在这个tag下,美国人民纷纷火力全开,吐槽所见所闻的亚洲人日常生活习惯。小编看了一下这个tag下的内容.....浑身已经中满了枪眼...
咱今儿个唠唠一件超有意思的事儿。一大波美国网友跟发现宝藏似的,一股脑全涌进咱们中国的社交平台。你能想象吗?之前他们被美国那边的宣传骗得晕头转向,还以为咱中国到处都是破破烂烂、穷得叮当响的地方呢。结果一到咱这儿,好家伙,全都傻眼了!
“美国的有些宣传让我们以为中国人生活得很糟糕,现在这个印象完全被粉碎了”“(看到上海、重庆等城市夜景航拍视频后,)我从不知道中国是这样的,想去中国看看”,等等。在美国网民涌入中国社交平台的过程中,通过中美网民“赛博对账”,不少美国网民的“信息茧房”出现了裂纹。
正如21世纪的上海人让“冬天的热红酒”、“Blue Bottle精品咖啡”和“Omekase”成为热议消费趋势一样,民国的上海人也是消费弄潮儿,事实上,至1930年代初,上海已经是全国性的商品经济中心和消费文化最盛行的城市。
一次偶然的机会,开启了一场跨越太平洋的“对账”。“洋抖”禁令即将实行,TikTok难民涌入小红书,意外给中美两国的民众之间创造了“面对面”的交流机会。在没有了外媒“中间商”式的宣传后,中美网友从最开始的“交猫税”破冰阶段,飞快进入了“聊家常”模式,开启了一场“大对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