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严密的官职制度,公元581年隋文帝建立了隋朝,这之后的八年时间里,他平突厥、攻陈国,最终统一了中国结束了将近三百年的分裂割据,但是南北朝频繁的朝代更迭还是给隋朝留下了众多历史遗留问题,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中央和地方官多官乱的局面,《隋书》中的描述是
第一章 导论 本书以“中书门下体制”命名,是从关于三省制的研究中引申出来的。因此,有必要对唐代政治制度史研究,尤其是历来关于三省制的研究,进行简要的学术史考察,进而找出本书立论的基点。 相对于中国古代的职官制度来说,政治体制是一个新的研究角度。
“三省六部”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确立于隋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对于三省制,其中尚书省形成于东汉(时称尚书台);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时,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
隋文帝在位时,确立了以三省六部为主的中央官制,这一制度在唐代被完善。这一制度确立后,中央政府的最高权力一分为三,且三省互相牵制,六部分理政务,使得皇帝的命令得到集体复议,相对保证了政策的科学性、民主性,从这个意义上讲,三省六部是进步的。
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此外,战争导致很多地区的占领归属不稳定,今天是南朝占领,明天可能被北朝占领,同一个县可能东边被北齐占领,西边被北周占领,都有各自不同的官职和称谓,导致同一个地区政出多门,用《隋书》中的描述,即“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