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中秋佳节,大家肯定少不了吃月饼。但你好不好奇,中秋节过后月饼“一夜下架”,这些企业都靠什么赚钱?一般来讲,月饼生产大多集中在每年6-8月,真正在市场流通的时间也就9月、10月,并且销售高峰一般在中秋节前的10多天。只要今天一过,月饼再上市就只能等待下一个中秋。
极目新闻记者 石倩月饼作为传统节庆美食,在中秋节前夕总能掀起一阵销售高峰。9月17日是中秋假期的最后一天,月饼销售已进入尾声,未销售完的月饼该如何处理呢?9月17日,极目新闻记者探访了解到,未销售完的月饼通常有特价出清、福利赠品、返厂重制等多种处理手段。
中秋节已经过去了,那些没有吃完或者卖完的月饼怎么处理呢?有不少网友反馈称,中秋节之前在超市购入昂贵的品牌月饼,到了中秋节那天,就会开始疯狂促销。月饼价格急剧缩水,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刺激。例如像美心和荣华,都是买一送一,在盒马鲜生花253元一盒买的月饼,促销变成99元。
中秋节假期已经过去了,大家的生活都在继续,唯独是“月饼“,作为中秋节的传统食物之一,只要一过中秋节,就不再流行,被”雪藏“了,大家不需要买月饼送人也不需要和家人分月饼赏月了,那么不做月饼的时候,月饼厂家们都在干嘛呢?
一位在月饼厂上班的网友解答了心中疑问,他说厂外边有门店,先在门店卖,过了中秋一周到十天,门店卖不完的会退回厂区,厂里给员工发购买券,员工自己去买,员工买了之后剩下的,四毛钱一斤卖给养猪养鸡的,不会降价对外出售,至于你说的放到第二年当馅料用,直接告诉你不可能,拆月饼扒出馅料比直接买新鲜馅料要费力的多,还影响口感,除非他想做一次性买卖。
但无论何种形式,兑换有障碍、货不对应等现象时有发生,且呈上升趋势。面对月饼券这个“江湖”,在节日礼品经济“发酵”催热下,消费者该如何维护和保障好自己的权益,真正吃上称心的月饼?月饼只是由头。“说是月饼券,其实五花八门什么品类都有。”
9月15日,在中秋佳节到来之际,全国商报联合会与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华老字号工作委员会联合举办的“品读中国·感知中华老字号魅力”系列活动暨“2021中外联谊·共度中秋”活动在苏州稻香村集团北京生产基地举办。活动现场,中外嘉宾见证了月饼生产制作过程,在品尝美味的同时,感受中国传统节日与文化之美。
大同日报全媒体美食频道大同日报融媒体中心联手推出“寻味大同”美食栏目与你一起寻找大同的别样美食~~立秋一过,中秋节的脚步就近了,又到一年一度的“月饼销售季”。在大同,说到月饼,人们自然而然会想到“马兵月饼”。
本报讯(黄诗尧记者任明勇文/图)距中秋节还有20来天时间,超市的柜台上已摆满眼花缭乱的各式月饼,中秋氛围随着月饼散发的芳香逐渐浓厚。那么月饼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它的质量安全有保障吗?日前,记者跟随绵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走进本地一家月饼生产企业,探秘月饼制作全过程。
直击手工大月饼制作过程,品鉴老韶关人的“家乡味”每年中秋节前的一个月,是韶关曲江区白土镇最繁忙的时候,做月饼的、买月饼的、吃月饼的,聚集于此,整个镇上都散发着月饼的香气。作为一名资深的韶关“吃货”,怎能没品尝过正宗的白土月饼?
有个被戏称为月饼证券化的事件——简单复述就是,月饼厂商印了一张100元的月饼券,以65元卖给了经销商,经销商以80元一张卖给了消费者A,消费者A将月饼票送给了B,B以40元一张卖给了黄牛,厂商最后以50元一张向黄牛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