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四季”《沉香屑·第一炉香》1943年,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大学停办,未能毕业的张爱玲只能返回上海,却又遭到“国文不及格”的考大学滑铁卢,为了生活,开始尝试为报纸、杂志撰稿。或许正如当年一举拿下伦敦大学,意气风发发表的“处女作”《天才梦》的自傲一般。她,张爱玲的确是“天才”,一个可以肆意翱翔在文坛的“天才作家”,第一篇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一经发表,果然让她一炮而红,就此“成名”。此后,整个上海文坛都牢牢地记住了“张爱玲”这个名字,期待着她下一次的作品。
中新网北京10月14日电 (记者 应妮)10月13日晚,作为浙江演艺集团五周年北京演出季展演的优秀剧目之一,浙江话剧团民国人文系列话剧《寻她芳踪·张爱玲》在北京喜剧院上演。这部以张爱玲为原型的舞台作品,通过时空交错的叙事手法,将这位传奇女作家的一生娓娓道来。
中秋节定在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月圆之时,以月之圆创人们彼此团圆之机,邀众人举杯共赏婵娟。月,作为一个经典意象往往充满诗意,它平等又飘渺地俯视着每一个人:月平静地在那里,是永恒的微光;人们围绕着月反复去阐述的所爱、所恨,都是“一个久久地望着孤月的人的悲哀”。9月30日是张爱玲的生日。
张爱玲(1920年9月30日-1995年9月1日左右),原名张煐,笔名梁京,祖籍河北丰润,生于上海,中国现代女作家。一直打算以此为题写篇文章,不是对坊间相关作品的评介,只想说自己曾为这样一本书准备多年,何以最终决定放弃。一言以蔽之,材料不够。
由李伯男执导、林蔚然编剧,浙江话剧团全新出品演出的话剧《寻她芳踪 张爱玲》12月28日、29日将在上海艺海剧院上演。《寻她芳踪 张爱玲》颇具巧思地将张爱玲和她最著名的三部作品《半生缘》《红玫瑰与白玫瑰》《小团圆》中的各色女子同时搬上舞台,借由顾曼桢、王娇蕊、九莉这些张爱玲笔下经典角色的故事,讲述张爱玲充满爱恨纠葛的人生。
作为“浙江演艺集团五周年北京演出季”展演剧目之一,浙演·浙江话剧团民国人文系列话剧《寻她芳踪·张爱玲》日前在北京喜剧院上演。话剧《寻她芳踪·张爱玲》为纪念张爱玲诞辰100周年而特别创作,由林蔚然、王人凡编剧,李伯男、刘昊导演。
小说《沉香屑 第二炉香》是张爱玲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她非常特别的一部作品。不同于她大多作品中以女性为主题的刻画,比如《金锁记》中的曹七巧,《第一炉香》中的葛薇龙,而是以大学教授罗杰为第一视角,讲述了他因为畸形的婚姻而走向绝路的悲哀故事。
张爱玲,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贡献了曹七巧、白流苏、范柳原等诸多经典文学人物。自上世纪40年代踏入上海文坛以来,张爱玲就是一直是传奇一般的人物,她的代表作《传奇》《流言》均创作于二十五岁之前,她的天才名声与她的恋爱故事一样广为流传,时至今日,张爱玲热仍未散去。
书中对张爱玲数部经典作品从主题、叙事、语言、意象、修辞等角度进行了抽丝剥茧式的文本细读,辐射其家世、经历、文学观、历史观与文本接受诸方面,并结合整个现代文学史框架,重新定位了张爱玲在五四启蒙文学和通俗文学两翼下的独异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