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人发源于西拉木伦河上游,宋朝时期的辽国就是契丹人建立的,后来契丹人世代生活在大兴安岭和外兴安岭地区,属于半游牧半农耕民族,擅长驯鹰,打猎,放排,农耕,是东北土著,契丹人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信仰萨满教,习俗和现在的达斡尔人很相近,契丹人也被称为“打虎儿”人,有专家为了验证达斡尔族与契丹人的关系,取到古代契丹女尸的腕骨,又从内蒙古的赤峰取到了有墓志铭为证的古契丹人的牙齿和头骨,然后提取到了当代达斡尔、鄂温克、蒙古族、汉族等人群的血样,最终DNA比对实验证明契丹与达斡尔族有最近的遗传关系,是契丹人的后裔,达斡尔人在清朝民国时期被也称为索伦人。
索伦部雄踞黑龙江中上游,扼守黑龙江精奇里江,然而皇太极四征索伦部,极大削弱了索伦部的力量。之后满清强制迁离索伦部,等于自废武功,亲手拆毁了这道防线。对北方的忽视,导致黑龙江中下游门户洞开,沙俄侵略者如入无人之境。
——索伦人访问记之三。索伦旗辉苏木一位叫敖勤的老年人,在谈到解放前的困苦生活时说:解放前,索伦人一年四季穿皮衣,炎热的夏季,只能用麻包遮一遮身体,人们很少看到布,只有给日本人交牛的时候,才能领到几尺布,不但见不到大米、白面、高粱米,就连小米也不够吃,至于说索伦人喝茶用的稷籽米,整年也见不到一点,人们的生活就像牲畜遇见风雪一样,一直是往低处走。
清代的索伦部,是包括我国现代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等民族先人在内的古代北方部族集团,在清代两百多年的时间里,索伦人被频繁征调参战70多次,足迹几乎遍布清帝国的版图,清朝康雍乾时期大规模的战争中,比如打准噶尔,定回部,攻打大小金川,征剿廓尔喀等,都能看到索伦兵的身影。
近日,索伦三部齐聚哈尔滨中央大街,是这个寒冷的冬天里的一团火炬,闪耀着这三支少数民族的历史光芒。索伦三部齐聚哈尔滨(图源网络,侵删)索伦一般是指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这三支我国少数民族,是一个统称。因为索伦三部勇猛尚武,名气很大,所以历史上周边的一些小部族也自称索伦。
在视频中,一名乌军与一名俄军在房屋拐角遭遇,枪口被推开的那一刻,俄军立刻从腰间拔出一把匕首将乌军扑倒,随后双方开始抢夺匕首,互相捅身体、用手抓刀刃、用腿压、用石块砸、甚至用牙咬,连刀尖都被捅弯了,两人肉搏将近数分钟,场面十分血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