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民国警察,你是不是就想到张国立演的那个窝囊废福海?有个段子是这么说的:一个老警察教新人,“记住了,出门在外,不管遇到什么事,先问问自己三个问题:这事儿我管不管得了?管了有没有好处?不管会不会出事?”
中国古代的司法部门河南:开封府警察及其职务最早可追溯到距今2500年前的西周时期。当时就曾出现过具有类似现代警察性质的职业。朝廷分别设置了司民(主管人口户籍)、司稽(主管防盗)和司寇(主管监狱、刑罚及监察事务)等职,行使治安管理职能。
1907年,清政府在各省设立了巡警道,各府州再设巡警所。至此,中国第一次建立了全国性的现代警察制度。相信大家已经注意到了,那时候中国的警察并不叫“警察”,而是叫做“巡警”。那么,“警察”这个称呼最早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呢?
当时有很多人评价我人们:“女警服务的效率,有时较男警为优良。 女警破获的离奇案件不少, 并且女子能利用他的特长去处理事务, 所以得到的结果较男子细密机敏与坚韧耐劳, 对人也很慈柔, 可谓真正的和平军人。”
1948年9月17日,中共中央社会部从各地选调公安保卫干部108人,到河北建屏县西黄泥村组建干部训练班,为接管北平作干部准备。12月17日,北平市人民政府公安局在河北保定成立,并任命了局处领导干部,组建了公安机构。
民国缉毒警章泽河章泽河花白头发,手上夹着一根烟,消瘦的脸庞在吐出的烟雾中依然刚毅,目光深邃,忆起那段70多年前的缉毒往事。武义县宣平镇深处,这个名叫锦源的小村,只剩下几个过着农耕生活的老人,章泽河就是其中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