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名字】:嗟来之食【成语拼音】:jiē lái zhī shí【成语注音】:ㄐ一ㄝ ㄌㄞˊ ㄓ ㄕˊ【成语释义】:嗟:不客气的招呼声,相当于“喂”。原指悯人饥饿,呼其来食。后多指侮辱性的施舍。【成语出处】:《礼记·檀弓下》:“予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上个世纪初,北京大学汇聚了众多璀璨的知识精英,是万众瞩目的中心。那么,百年前的北京大学出什么样的题目来考选新生,才能反应北大学人的立场、志趣和认知呢?由现北大副校长任羽中主编,北京大学校刊编辑部编辑的《为国选士》一书,收录了1917年到1948年老北大的招生考试题目。
礼记 礼记 《礼记》,亦称《小戴记》,为西汉戴圣所编,共四十九篇,大致皆孔门七十子后学所记。杂记各种礼制及孔门大义。其中《中庸》、《大学》二篇,为宋人析出,与《论语》、《孟子》合称《四书》,成为科举考试的初级标准书。
为了助力考生高效复习,河大卫精选出12篇出现频率较高的文言文,供广大考生参考,各位家长也可以帮孩子收藏。部分篇幅已包含在文章《备战2024高考:文言文必背攻略(10篇精选)》中,本文不在列举。01【唐】白居易琵琶行【赏析】《琵琶行》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一。
一、嗟来之食:时刻保持做人的气节和为人的骨气 【出处】《礼记·檀弓下》。【释义】嗟:不礼貌的招呼声,相当于现在的“喂”。一个自尊的人,宁可饿死也不肯接受别人轻蔑的怜悯。通常指带有侮辱性的或不怀好意的施舍。
战后,庄公问曹刿为何直到齐军第三次击鼓进军时才要下令出击,曹刿说:“打仗主要靠士气,而击鼓就是为了鼓舞士气。第一次击鼓进攻,士气旺盛;第二次再击鼓进攻,士气就已经衰落了;待到第三次击鼓进攻,士气已消失殆尽了。而我军正是一鼓作气,勇气十足,当然就把对方打败了。”